CNML格式】 【 】 【打 印】 
被掩蓋的美國經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9-05-30 00:15:54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哈佛大學社會政策學者羅伯特·曼杜卡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引起了諸多美國媒體關注。根據這項研究,在過去的40年里,美國貧富社區之間的差距急劇擴大。1980年,只有大約12%的美國人口生活在特別富裕或特別貧窮的地方,而到2013年,這個數字超過了30%。

  事實上,美國區域發展分化問題,近年來已在研究界獲得越來越多關注,相關研究報告時有發布。美國公共政策研究機構“經濟創新倡導組織”幾個月前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國經濟復甦的大部分收益僅為一小部分地區獲得。這項研究具體考察了2007年至2016年全美各郵編區的經濟活力、居民收入、就業、住房、教育等各方面狀況。通過數據整合,研究者發現該時間段內占總數20%的經濟發達區域新增了360萬個工作崗位,超過其餘80%區域的新增崗位數量之和。而自金融危機以來,30%的農村繁榮程度下降,比例遠遠高於城市和郊區。經濟創新倡導組織總裁約翰·萊蒂耶里指出,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大量人口都搬去了經濟更具活力的地區。

  再早些時候,布魯金斯學會的一項研究發現,2010年至2016年,全美53個人口在100萬以上的都市圈占據全國經濟產出的2/3、就業增長的3/4。這53個都市圈同期人口增長數占據全美人口增長總數的93%,說明人口流動也與經濟機會保持了同步。這種趨勢導致的結果是,美國一小部分地區經濟狀況明顯改善,但小城鎮和農村為主的地區情況堪憂。去年以來,從俄亥俄到內布拉斯加,美國眾多內陸州的小城鎮都推出了助學貸款補貼、購房補貼,甚至免費給予蓋房土地等政策措施來吸引人才,恰恰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化問題。

  有分析稱,美國區域分化加劇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的變化有關。例如,高技術產業崛起就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原因。後金融危機時代,高技術產業是美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提供了大量高收入崗位,而該產業空間布局總體呈現集聚趨勢。舊金山過去10年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上升幅度為13.2%,在全美100個都市圈中排在第一位。緊隨其後的是聖何塞,上升幅度為12.7%。這兩個城市同處加利福尼亞州灣區,都是高技術產業集中區。近年來,該地區出現了大量新增人口,這從當地的房價和堵車狀況就可見一斑。

  經濟學家認為,就長遠發展而言,區域分化是美國經濟的一個隱憂。美聯社相關報道指出,隨著美國內部分化不斷拉大,宏觀經濟的起色並沒有轉化為廣泛共享的繁榮,這讓當前關於美國經濟的論調變得更為複雜。實際上,區域發展分化遠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也在加劇美國的政治分化。近年來,美國政治中民粹主義的崛起被普遍認為同內陸小城鎮不斷失去活力密切相關,東西海岸地區和內陸地區、都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政治傾向差異明顯。

  事實上,除了地域分化,當前美國經濟經不起細看的隱憂還有很多。蒙茅斯大學4月底的民調顯示,收入在5萬美元以下的美國人中,只有34%表示自己從經濟增長中獲得了一定好處,而在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群體中,這一比例是58%。《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5月7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62%的美國人認為整個經濟體系有利於當權者。

  上述種種受益不均,目前完全沒有進入美國決策者政策討論的視野。如今美國政府有關宏觀經濟的論調,主要是拿著個別數據“曬成績”,著眼點完全是明年的大選。當然,要求本屆美國聯邦政府更多關注低收入群體,本就是一種“苛求”——如果決策者真的將低收入群體的利益放在政策制定的核心位置,又怎麼會四處挑起貿易爭端,給他們本就不易的生活帶來更多衝擊呢?

  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