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首善”之稱的陳光標,行事仍然高調,依舊特立獨行。此次引發爭議的“賣空氣”,背後的“利”顯而易見,既能倡導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所凸顯的創意也值得借鑒。可凡事都是利弊共存,“賣空氣”的“弊”暫且不論,想說的是,“首善”行事應力減負面效應。
須知,號稱“首善”,也就扮演了公眾人物的社會角色,當有一定的擔當。像陳光標之前的“錢墻”秀、砸奔馳砸電動車、送豬送羊發自行車等等,或有悖公序良俗,或舉措欠妥,或對公眾情感存有一定的欺騙性,縱然有行善之實,也如同記者以綠茶假裝尿液的檢測——用謊言揭開謊言,終究不妥。
再則,陳光標應意識到,自己不僅是個慈善家,更是一名商人。每一次的“高調”慈善,引來如潮的好評不說,更利於自己搞投資、拉項目做生意,附帶價值極高。倘若不顧及負面效應,無視社會效益,所行的慈善之“實”也將大大消解,一定程度上只是對公眾的“利用”。且就實質而言,力減負面效應也是行事的可持續發展之道。置換於此次“賣空氣”,由於屬於新生產品,法律空白,暫未有質量技術的標準,甚至連審批許可、技術質量鑒定等都欠缺,置身於制度與監督之外,況且易拉罐的處理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以此,陳光標不妨先進行局部地區的試點,何必動輒10萬罐呢?
無意指摘陳光標行事的缺點。對於“賣空氣”,個人以為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加重人們的生存危機感,促進環境的保護。只想申明,力減負面效應,才不愧為“首善”之名。(時間:8月14日 來源: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