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亞洲的西方櫥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6 14:45:01  


首都馬尼拉的建築有濃厚的西方色彩。
菲律賓有7107個大小島嶼,是名副其實的千島之國。
  國名:菲律賓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杆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誌,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麵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國花: 茉莉花

  國樹:納拉樹

  國石:珍珠

  國鳥:菲律賓鷹 (phillipine eagle)

  重要節日:獨立日:6月12日(1898年);國慶日:6月12日(1898年);自由日:2月25日;巴丹日:4月9日(紀念二戰陣亡戰士);五月花節:5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國家英雄日:8月27日;英雄節(紀念民族英雄里薩爾就義):12月30日。  

   國家政要:總統阿羅約(Arroyo),2004年6月連任;副總統金戈納(Guingona Jr.);2001年2月任職;眾議院議長何塞•德貝內西亞(Jose De Venecia),1992年7月至1998年6月眾議院議長,2001年7月再次當選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議長佛蘭克林•德里隆(Franklin Drilon),2001年7月再次當選。   

  自然地理: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尼、馬來西亞相望,東臨太平洋,西瀕南中國海。由7107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位於亞洲東南部的群島國家。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約占全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達18533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人口:約為8520萬(2005年),菲律賓是世界上第12大人口大國。馬來族占全國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比薩亞人和比科爾人等;少數民族和外國後裔有華人、印尼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菲律賓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國民約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馬尼拉(Manila),位於呂宋島西岸馬尼拉灣畔,是全國最大的港口,早在16世紀就是著名商港。1975年11月,菲律賓政府決定把馬尼拉、卡洛奧坎、奎松、帕薩伊4個市和瑪卡蒂等13個區組成大馬尼拉市。人口1090萬(2005年4月)。年平均氣溫28℃。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三大部分。共設有首都地區、科迪勒拉行政區和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以及伊羅戈區、卡加延谷區、中呂宋區、南塔加羅格區、比克爾區、西維薩亞區、中維薩亞區、東維薩亞區、西棉蘭老區、北棉蘭老區、南棉蘭老區、中棉蘭老區和卡拉加區等13個地區。下設73個省,2個分省和60個市。

  簡史: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菲律賓在14世紀前後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1565年,西班牙侵佔菲律賓,自此統治菲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同年,美國依據對西班牙戰爭後簽訂的《巴黎條約》佔領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二戰後,菲律賓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1996年9月2日,菲政府與最大的反政府組織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簽署和平協定,結束了南部長達24年的戰亂局面。 

   政治:菲律賓現行憲法於1987年2月2日通過,同年2月11日由總統正式宣佈生效。憲法規定: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體。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擁有行政權,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六年,不得連任,總統無權實施戒嚴法,無權解散國會,不得任意拘捕反對派;禁止軍人干預政治;保障人權,取締個人獨裁統治;進行土地改革。議會稱國會,是最高的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司法權屬最高法院和各級法院。

  經濟:菲律賓自然資源豐富,銅蘊藏量約37.16億噸,金1.36億噸,鎳1.27億噸。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菲律賓的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準能源。水產資源也很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其中金槍魚資源居世界前列。菲律賓森林面積1585萬公頃,覆蓋率達53%,產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菲律賓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穀和玉米。椰子、甘蔗、馬尼拉麻和煙草是菲律賓的四大經濟作物。

  菲律賓為出口導向型經濟,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同時農業和製造業也占相當的比重。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2/3以上。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穀和玉米。菲律賓盛產椰子、香蕉、芒果、鳳梨,其中椰子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總產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賓的工業以農、林產品的加工為主,另有一些紡織、水泥、汽車裝配等工業。服務業產值逐年增加,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已達到43%,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的47.3%。旅遊業是菲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新聞出版:主要英文日報:《馬尼拉公報》、《菲律賓星報》、《菲律賓詢問日報》、《自由報》、《馬尼拉時報》、《馬尼拉紀事報》。菲文日報:《消息報》、《菲律賓快報》。華文日報:《世界日報》、《商報》、《菲華時報》、《聯合日報》和《環球日報》。成立於1973年的菲律賓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新聞組織有菲全國新聞記者俱樂部、菲新聞攝影家協會、菲出版者協會等。全國有257家出版機構。全國有629家廣播電臺,137家電視臺,其中廣播局和人民電視臺屬官方性質,其餘均為私人所有。菲律賓廣播電臺、電視臺使用的語言主要是英語、他加祿語和華語。 

  外交:宣稱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在平衡、平等、互利、互敬的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關係。對外政策的三大目標是:加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保護海外菲人。重視同美國、中國和日本等大國的關係,積極推動東盟內部合作,發展同伊斯蘭國家的友好關係。大力推行經濟外交,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

  與中國關係:中菲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淵遠流長。早在唐宋時期,中菲兩國就有了經濟文化交往。1975年6月9日,中菲兩國建交。阿基諾總統和拉莫斯總統分別于1988年4月和1993年4月訪問中國。1996年11月,國家主席江澤民到菲律賓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4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菲律賓進行正式訪問。2000年5月,菲律賓總統埃斯特拉達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政府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菲律賓共和國政府關於21世紀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2001年10月,阿羅約總統到上海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9月,阿羅約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兩國雙邊貿易額以年均43.78%的速度增長,2004年貿易額達到133.28億美元。中國是菲律賓第4大貿易夥伴和發展最快的出口市場。(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