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航中的蘭州艦。 |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這條中華神盾艦,就是我們監造的!”初春的一天,看到媒體上關於長春艦的報道,付森宗臉上寫滿了自豪。
解放軍報報道,付森宗的身份是海軍駐江南造船廠軍事代表室總代表,擔負著國產大型驅逐艦監造任務。“長春艦是我們搬遷到新廠區、運用新模式監造的第一條大型驅逐艦。”付森宗說話簡潔,全然不提當年監造過程的苦辣辛酸。
作為海軍首個駐廠監造機構的新一代領軍者,不善言辭的付森宗帶領一支海軍監造團隊默默工作,為共和國監造了一批批先進戰艦。而他自己,則親眼見證了三代國產驅逐艦從設計到建造的全過程。
一艘戰艦的生產過程涉及上千家配套廠商,配套產品的性能直接關乎戰艦戰鬥力。付森宗開創性地建立總裝廠與主要配套單位間的高層聯席會議機制,在配套產品中推行“質量實名制”,把“保質量、保打贏”的意識向配套單位延伸,促進了質量監督方式從“保姆式”向“監控式”轉變,從源頭上控制了配套產品質量,保證了戰艦的每一個零件都“無懈可擊”。
為監造出官兵滿意的戰艦,幾年來付森宗走遍了海軍主戰部隊,深入一線了解官兵意見。某部官兵反映,現代化戰艦修理難度大、維護要求高,付森宗迅速把“完善新型戰艦艦員培訓”的意見反饋到廠家,並組織工廠技術人員利用部隊任務間隙開展經常性現場培訓,有效彌補了培訓不足。
“從過去十年磨一‘艦’,到現在國產大型艦艇批量生產,壓力之大前所未有。”付森宗說,海軍裝備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對監造人才也提出了更多要求。為建設一支適應新形勢的人才隊伍,付森宗打破專業界限,把過去工作在潛艇、水面艦艇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重新優化分組,科學調配人力資源。
在付森宗的帶領下,不同專業的軍代表互學互幫,專業視野得到擴展,形成了“專家帶尖子、尖子帶骨幹”的育才機制,5名國家級註冊審核員和多名技術專家很快脫穎而出。新版質量體系文件、六西格瑪管理模式等新知識成為監造人員的必修課,國際最先進的民用技術也被應用到軍品監造中。
人力資源整合帶來的效益,在監造第三代驅逐艦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三代驅逐艦與第二代的重要區別是採用了垂直發射的設計,即把橫置於甲板上層的導彈改為垂直放入甲板下部,以此提升艦艇的攻擊和隱身性能。看似簡單的位置變化卻牽動了所有軍代表的神經。付森宗帶領數十名軍代表攻堅,武備組、機電組和船體組等多個組發揮專業融合的整體保障優勢,聯合制定艙室空間優化和導彈置入方案,確保了先進設計理念全部轉化為優異實戰性能。
如今,裝有垂直發射導彈的新型戰艦早已馳騁在深藍大洋。而付森宗和他的團隊,也正在追逐新的大艦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