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雖然官方並未發布消息,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將在4月23日下水”的消息似乎已被網絡和國內外媒體人士認定。《環球時報》報道,不過,中國軍事專家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4月23日海軍節當日並不是航母下水最好的“窗口期”,因為 “潮汐不答應”。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對於航母這樣的大型船舶來說,必須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滿足一定標準才可安全下水。
大型船舶下水受潮期影響
從上周開始,就有媒體同行在安排行程要在中國海軍節當天去大連赴一場“約會”,“約會”對象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4月23日海軍節當天中國國產航母要下水”的消息不知道從何而來,但一系列的線索都指向這個日子。最有直接關聯的是,上周在網上熱炒的一個“中國首艘航空母艦下水紀念封”,其紀念戳上赫然印著“遼寧·大連4月23日”。與之同步的是,軍迷對這艘國產航母的實時報道也在進一步印證。最新的消息是航母艦島已塗上底漆,整個航母的塗裝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此外,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一月之內連續到大船集團專項檢查重點工程進展的行程更讓媒體認定,“4月23日當天下水的消息看來已經確定無疑了”。4月15日,胡問鳴還陪同中央軍委委員、裝備發展部部長張又俠到中船重工某研究所視察。實際上,關於國產航母何時下水最近一次的官方消息,是3月份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的回答,“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這種婉轉的說法似乎也讓4月23日成為外界期待的時間節點。
眾所周知,航母的建造進程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包括工業基礎、科技實力等等,將航母形容為“高精尖”的科技成果毫不誇張。如此“高精尖”的航母下水的時間有沒有技術要求?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知名航母專家李傑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型船舶下水要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尤其是潮期的影響。為保障下水安全,水深要足夠,越深越安全。比如說一條船吃水10米,理論水深11米足夠,但因為船舶可能會上下顛簸,加之海浪作用力,可能需要十七八米才可以。
一位了解情況的相關人士18日對記者表示,大連造船廠的水不深,潮汐對航母行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另一位匿名的專業人士也認同這種觀點,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幹船塢中的大型船舶下水時對當時的安全水深有著很高的要求,當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滿足一定標準後,大型船舶才能安全下水,而可用水深除了與船塢的深度有關外,與當時的潮汐大小也有著很大的關聯,如果潮水較小或達不到要求,大型船舶則不能安全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