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探營火箭軍37名種子選手“外嫁”的前前後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1 07:46:41


集訓隊成立大會現場。對以集訓隊為骨幹組成的一支導彈新軍而言,這張照片很有紀念意義。這一幕,清晰地標注出這支新生力量誕生的第一個足印,他們的歷史從此開始書寫。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2017年的這個春天,一個令共和國軍人難以忘懷的季節。調整、轉隸、移防、交流……隨著一聲聲“足音”漸次叩響,“脖子以下”改革拉開了恢宏之幕,而其中的故事,便是強軍征程中那一朵朵奔騰跳躍的“浪花”,生動而鮮明。

  仲春時節,南國楊柳輕拂,記者踏訪幾座軍營,采寫了一組稿件——《聽官兵講故事》,以故事承載基層官兵在這一歷史節點的家國情懷,記錄他們的所思所盼、切身感受。這些故事,不僅是一個人、一群人的烙印,更是一個時代的烙印。

  《解放軍報》發表文章《37名種子選手整體“外嫁”記》——

  要不要為兄弟單位培養骨幹?是算單位的“小賬”還是改革的“大賬”?

  37名種子選手整體“外嫁”記

  “請轉告集訓隊的同志們,讓他們不要擔心後路問題,安心學習。”3月底,火箭軍某導彈旅政委陳永華在電話中,向某新裝備集訓隊教導員徐建偉通報了好消息,“上級機關對集訓隊的同志很關心,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將你們作為組建新單位的骨幹整體移交。”

  放下電話,陳政委如釋重負。前不久,一紙命令拉開了該旅轉隸的大幕,而此時正在科研院所、裝備廠家跟學跟訓的集訓隊隊員卻在心裡犯嘀咕,擔心自己的前途後路受影響。一連幾天,都有人打電話到陳政委辦公室了解情況。

  他們為什麼會擔心?這事引起了記者的好奇。順著這條線索採訪,一個感人的故事慢慢浮現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