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由國際閱艦式看韓國海軍的“大洋雄心”
http://www.CRNTT.com   2018-10-18 16:57:12


參加韓國國際閱艦式的軍艦(圖片:韓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10月10日,2018韓國海軍國際閱艦式在濟州海軍基地拉開帷幕,規模創歷屆之最。10月11日,閱艦式的最大亮點“海上大閱兵”在西歸浦近海舉行。美國海軍“里根”號航母等12個國家的17艘艦艇,以及韓國海軍的24艘艦艇、24架飛機參加了檢閱。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海軍“栗穀李珥”號“宙斯盾”驅逐艦、“大祚榮”號驅逐艦、“廣開土大王”號驅逐艦、2.3萬噸級的“昭陽”號快速補給艦,以及214型潛艇“洪範圖”號和“李阡”號潛艇悉數亮相海上閱兵。這些艦船系韓國海軍精華,均具備執行遠洋任務的能力,凸顯韓國海軍近年來以建設“大洋海軍”為目標,遠洋能力獲得了顯著提升。

  從“近海防禦”到“大洋海軍”

  三面環海的特殊地理條件,賦予韓國得天獨厚的海洋發展空間。韓國的外向型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海上通道自然成為生命線,因而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對於韓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韓國海軍隨著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而正式組建。冷戰期間,韓國海軍在美軍的幫助下得以較快發展,但總的來說並未提出較為明確的海軍戰略,主要執行了守勢的“近海防禦”戰略。冷戰結束以後,隨著韓國海洋利益逐步擴大,韓國海軍加快了建設步伐,海軍戰略也逐漸由“近海防禦”開始向“大洋海軍”轉型。

  20世紀80年代末,韓國提出“大洋海軍”戰略,要求建設一支能將海上力量擴展到遠洋及深海地區,並具有維護國家利益與支援國家政策能力的海軍力量。具體而言,韓國海軍應擁有小型航母、驅逐艦規模的作戰艦艇和一定數量的潛艇、海上作戰飛機、登陸艦以及支援補給艦船,具備一定的遠洋作戰能力,不僅能夠保護遠洋交通線和海洋資源,還應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2010年由於“天安艦”事件,韓國海軍一度將戰略重心重歸“近海防禦”。2013年,時任韓國海軍參謀長崔潤喜重新將“大洋海軍”概念納入海軍發展戰略,並賦予了“遏制戰爭”“海洋控制”“保護海上交通線”“投射軍事力量”以及“支援國家對外政策並弘揚國威”五個方面的戰略任務。其中,“支援國家對外政策並弘揚國威”主要是指遂行國際維和、艦艇出訪等任務以及海洋搜索與救助活動、支援護漁、打擊海上恐怖主義與海盜、海難救助以及防治海洋污染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