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2019年6月5日,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型固體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5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首次在海上實施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探索了中國海上發射管理模式,驗證了海上發射能力。
解放軍報報道,“首次執行海上發射任務意義重大,難度很高。”據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領導介紹,他們克服了全新型號調試、新型組織模式運用、陌生地域發射、安控難度增大、陸地系統與海上平台系統耦合、測控通信調試和陌生地域自主化保障等多重困難。
為確保首次海上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相繼攻克海上發射自主安控技術、海上動基座瞄准技術、動態條件下全方位發射技術、陸海通用星箭對接潔淨環境保障技術等多個技術難題,並在天基測控運用、遠距離通信保障、應急電力保障等能力上實現突破。
與此同時,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著力在組織模式上進行創新。他們依托數字化指揮系統,針對任務需求進行模塊組合,大大簡化了組織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
此次任務的測控系統以天基測控為主,所需人員大幅減少。與傳統的陸地和海上測控系統相比,天基測控系統無須大量建設各種基站,具有覆蓋廣、實時性好、效率高等顯著特點。
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大型船舶、海上平台、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海上發射可以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的發射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鄒維榮、路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