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智庫今天公布ECFA對地方產業與就業影響衝擊調查結果。(中評社李仲維攝) |
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記者 李仲維)針對兩岸正在商談洽簽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智庫今天召開記者會,要求對於因簽訂ECFA而被迫關廠、停產導致失業的勞工,政府除了提供原有的社會福利體系支持以外,還應對因ECFA顯著受益的財團,例如台塑、裕隆等企業課徵相關賦稅,專款專用於輔導台灣勞工轉業。
除此之外,台灣智庫也要求馬政府比照美國、韓國等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時,設立補償基金,而且金額不得低於新台幣300億元。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表示,馬政府至今遲遲不願清楚說明何謂ECFA,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台灣大企業將與大陸合作,把台灣勞工和台灣的權益踢到一邊。
台灣智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大陸在ECFA上已經逐漸化被動為主動,台灣已面對極大危機,因此該智庫主張在兩岸簽署ECFA之前,台灣必須舉辦ECFA公投,並且舉辦至少10場正反兩方的電視辯論會。此外,台灣與其它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也必須與ECFA談判時程同步展開,甚至應早於ECFA。
台灣智庫在10月份透過問卷和實際訪談的方式,針對宜蘭縣、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與南投縣等6個縣市,共計53家農業及傳統產業廠商進行調查。台灣智庫指出,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廠商到目前為止,對ECFA的內容及政府相關配套措施仍不太瞭解,因此也不清楚應該如何因應ECFA的衝擊,甚至有廠商誤認為兩岸簽訂ECFA之後,台灣產品銷往東協地區可以享有優惠關稅。
台灣智庫指出,馬政府與廠商、廠商與勞工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馬政府想要藉由ECFA拿到早期收穫的清單,但卻遲遲沒有配套措施,台灣業者不知道要如何面對調降關稅後的大陸產品競爭?
此外,台灣智庫也認為ECFA沒有辦法徹底解決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問題,也無法解決大陸吞噬性的產業政策,兩岸簽署ECFA的結果對廠商而言是短多長空、對台灣勞工是短空長也空、對政府而言,更是兩頭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