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世忠表示,扁政府有傳話人但沒有真正密使。(中評社 鄒麗泳攝) |
中評社台北8月28日電(記者 鄒麗泳專訪)民進黨主政時代,兩岸關係是否曾出現契機?“新台灣國策智庫”國家安全組研究員劉世忠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陳水扁主政時代,兩岸關係確實出現兩次契機,第一次是中國大陸前外交部長錢其琛提出兩岸航線,第二次,陳水扁連任提出重回“香港會談”。第一次因台方解讀是北京的兩面手法而無下聞,第二次因泛綠未在“國會”拿下過半席次,北京認定扁政府實力不足而告吹。
劉世忠,1965年出生於台灣雲林,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碩士、政治學博士班研究、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訪問學人。民進黨主政時,擔任“外交部”研設會副主委、“總統府”諮議、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英文台北時報政治專欄評論,曾參與扁政府時代的兩岸外交決策。
最近,劉世忠獨立完成“歷史的糾結─台美關係的戰略合作與分歧”新書,研究民進黨主政時五大對外政策,分析在五大對外政策的內部決策成過程、領導者的態度、官僚體系的危機處理,是一部研究民進黨兩岸政策思維、台美關係及內部如何制約民進黨領導人的嚴肅作品與工具書。
劉世忠指出,陳水扁成為第一位民進黨籍“總統”之後,礙於內外部因素,在2000年5月20日的就職演說提出“四不一沒有”,“三不”是在美國的壓力下說的,即不宣布“台灣獨立”、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二不”則是不更改“國號”及不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這是李登輝建議的。
他說,扁上任後,除四不一沒有外,對兩岸議題釋出一連串善意,如政治統合論等,不過,北京一直沒有回應。2001年初,陳水扁開始急了,想要與北京直接對話,扁研判,2001年11月在上海舉行APEC會議是一個契機點、也是重大關鍵,扁很參加APEC,希望“扁江會”,當年5月開始釋放很多善意,例如元旦談話“政治統合論”,大膽談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