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表示,政府是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3月8日電(記者 倪鴻祥)馬英九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指出,政府是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這是很清楚的立場;今天要保衛台海安全,靠得不完全是軍事力量,也包括其它的軟實力。他希望打造的環境,就是使對方根本不會思考要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馬英九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府方今天公布專訪內容。
《金融時報》問,無論任內是否進行兩岸間政治對話,對話是否觸及軍事接觸或兩岸關係之定位呢?現在關於兩岸未來的關係走向仍是模楜,請問所謂的兩岸政治對話是指什麼?
馬英九表示,因為還沒有去思考這個問題,所以當然也不可能現在就去規劃。不過有關兩岸關係部分,就“中華民國”來說,一貫態度就是主張在“憲法”之下,維持台灣海峽“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這也是對有關兩岸政治面一個很清楚的立場,而這個立場已經很久了,在他當“總統”之前就這樣主張。
《金融時報》問,談到兩岸的軍事平衡,台灣的國防武力是否仍能維持自我防衛?假設台海發生戰爭,你認為美國還會為台灣出兵嗎?
馬英九表示:他上任後,就提出積極的步驟改善兩岸關係,主軸就是“以和解消弭衝突,以協商代替對抗”。兩年多來簽了15個協議及1個共識,有效降低台海緊張。
他指出,今天要保衛台海安全,靠得不完全是軍事力量,也包括其它的軟實力,因為政府目的是希望戰事不要發生,能維持台灣安全、“中華民國”主權及台灣尊嚴。
他說,事實上,這兩年多來,這條路是可以走得出來。台灣與美國還要維持很緊密的安全合作,當然是為了台灣的安全,還有需要繼續向美國採購防衛性武器,來汰舊換新,保衛台灣的安全;但絕對不能只靠武器,台灣沒有能力跟大陸進行軍備競賽,事實上也沒有這個需要。
他表示,台灣需要維持的是一支能產生嚇阻力量的國防武力,更重要的,要讓造成戰爭發生的因素愈來愈少,甚至於不存在;過去二年中,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確實發揮相當的成效,海峽和平的曙光已經出現。
他指出,台灣海峽每個禮拜有370架次的班機,雙方來往的旅客,從台灣去大陸的超過500萬,大陸來台灣的超過160萬。換句話說,政府希望打造的環境,就是使對方根本不會思考要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金融時報》問,李登輝曾稱ECFA為一終極的統一計劃,部分評論家更認為這是一個陷阱,大陸可藉此讓台灣在經濟上更依賴大陸,在政治上更為親近;如果真有陷阱,是否有信心台灣可以避開?
馬英九表示,台灣與大陸距離這麼近,在血源、種族、文化、歷史也有這麼深的關係,大陸又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順差來源與第一大投資地區,而這種現象的形成,也不是只有國民黨執政才這樣,民進黨執政時也是這樣,可見這種經濟形勢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主觀的意願而改變,只有勇敢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事實,沈著因應可能發生的變化。
他說,政府整體策略就是“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把台灣打造成為一個“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全球總部”與“外商區域總部”,一方面可以運用台灣與大陸的關係而促進台灣的發展,二方面也可以藉此重返世界經濟的版圖,讓台灣能夠走出去,讓世界能夠走進來,
馬英九強調,他當然瞭解與大陸發展關係有它的風險與挑戰,但這也是一個能夠創造商機的機會,所以政府採取一個平衡的作法,相信大多數人民都認為這樣做是符合台灣利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