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玲筆下的灣仔,《第一爐香》中的結尾 (中評社 單寧攝) |
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記者 單寧)常有人道,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但是文人出身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張曼娟卻並不這麼認為。在她履任兩個半月以來的第一場公開講座上,張曼娟主任用文人的細膩,從魯迅到張愛玲,給滿座的聽眾展示一個別樣的香港。
“漂泊香港,安定下不安的靈魂”,這是大多數作家與香港的緣分。民國初年,戰亂不止,香港成為了太多人的避風港,一段在東西深刻交融的香港的經歷,又成就了多少本以避難為意的人們。
雖然魯迅來到香港,並不是要躲避戰亂,但是奉行民族主義的魯迅,三次與香港接觸,無不被這片英治之下的華夏土地所刺痛。抄寫著墓碑心如死灰的魯迅,決定要“呐喊”最後又走向“仿徨”的魯迅,怎麼能說心裡沒有裝著一個香港?
魯迅作為大陸意識形態重要的旗幟,卻在香港由一位知名的台灣文人來恣意褒揚,這本身超越海峽隔閡的共識感,就包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再多歷史的包袱,兩岸人民終究是中華民族,魯迅所代表的民族大義,終究能夠跨越藍綠、跨越兩岸、跨越意識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