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人》封面文章稱,中國的經濟彈性要比想像中強很多。 |
中評社香港5月30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目前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份量已經令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世界經濟的走向。所在,當四月份中國的工業產值、房屋建設和發電量銳減時,全球的股市和商品價格都受到了影響。5月,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放寬貨幣政策,隨即就引起了不亞於美聯儲所做決策的全球波動。上周,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強調中國經濟依然要保持穩定增長。比起同樣強調經濟增長的歐洲領導人來說,溫家寶的表態顯然更有份量。毋庸置疑,中國的這次產業改革受到了全球空前的關注。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文章指出,儘管近來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然要比外界批評所認為的更加有彈性。
文章稱,中國的經濟體系有著不同尋常的彈性。同亞洲四小龍不同,中國幾乎不依賴外債。中國的經濟增長所需的資金主要來自於本國人民,而不是流動性極高的外國資金,而東南亞各國就是如此。中國的儲蓄率占到了GDP的51%,甚至要比其投資率還高。中國這種“壓抑的”國家控制的金融體系使得儲蓄資金可以很好地得到保存。如果還款延遲和違約發生,中國有足夠的資金處理和應對。
更明顯地是,中國的銀行系統有很高的流動性。文章稱,銀行吸納的存款要比放出的貸款多,並且央行還把存款準備金率控制在20%。這就給了銀行一些餘地和空間來處理那些延期償還的壞賬,或者給予更多的時間。但同時中央政府還是要給予支持,實際貸款只達到了GDP的25%。地方政府的貸款或許可以達到50%,但中國還是有足夠的財政空間來填補任何有倒閉危險的銀行的空缺。
而這個財政空間也給了政府機會再次刺激增長,以防止對歐洲的出口出現危機。當信貨危機打擊了西方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消費力時,中國政府就在基礎建設上投入大筆資金。但是,中國需要投資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比如,中國可以大力推廣農村的醫保體系,中國現在仍然處於每22000個人分配到一個醫生的水平。如果中國的民眾知道當他們年老時會得到很好的照料,中國的消費就會比儲蓄多了。中國現在的居民消費只有國民經濟的三分之一多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