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思想碰撞 倡文化諫教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4:51:08


中國易學大會會長邵宗齡。(中評社 黃蔚攝)
  中評社武漢12月18日電(記者 黃蔚)由武漢大學台研所舉辦的“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論壇”今晨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莊正式開幕。在第二輪主題發言環節,各講者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等議題從多個角度做了不同的闡述。

  發言環節伊始,中國易學大會會長邵宗齡向與會者介紹到,在台灣光復之前的四五百年,台灣分別經歷了荷蘭統治、鄭成功父子之經略、滿清的治理和日本的割據,這使得島內族群之間產生認同感的問題。而台灣當局在1949年之後開始推展國語,以消弭族群之間的疏離感。但1960年之後,孔孟思想不能再滿足學界,因此人們開始尋求中華文化的根源:《易經》。

  紹宗齡說,“在當下社會,‘易經生活化’能夠針對多數人共同的問題給予開導,並不斷鼓勵修正原有的只在乎自我失落的價值觀”,對當下社會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台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黃石城則表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已成為中華文化的道統。具體而言,黃石城介紹到,“中華文化主張天人合一、有宗教之實無宗教之名、強調王與霸之分別、重視人格尊嚴、崇尚倫理道德、採用中庸之道並提倡大同”。他說,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延續數千年,有最富有人性的倫理道德,也是祖先所遺留下來的典範,更是國內外華人的光榮。

  因此,黃石城總結到,“欲挽救人類,應喚醒人性,宏揚中華文化,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提昇國民的品格,始能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榮耀和永續,拯救人類面臨的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