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 |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1月11日,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在昏迷8年後在醫院中去世,享年85歲。世人對這位有著傳奇一生的中東強人的評價兩極分化。很多以色列人視其為民族英雄,但一些評論人士認為他阻礙巴以和平進程,更有人直指他的某些行動已經犯下了戰爭罪。
《今日美國》在12日的社論文章中表示,沙龍一生為以色列的確立下汗馬功勞,但某些舉措一旦越界就會過猶不及。雙手沾染平民鮮血的沙龍在極其惡劣的國際環境下特立獨行,他的離去給人最大的反思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到底對不對。強人離開的以色列若想變得更好,其繼任者務必要看到沙龍看不到的盲點。文章編譯如下:
即便從最好的視角來看,阿里埃勒•沙龍(Ariel Sharon)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粗野之人。這位享年85歲的以色列前總理剛愎自用但又聰敏異常,一輩子特立獨行,他的殘暴外加恰到好處地缺乏善心,使其在中東的原始角力場上遊刃有餘。
在很多方面,沙龍的故事就是以色列所經歷的具體表徵,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幫助國家生存下去,而他帶給人的反思便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到底對不對。
出於一部份巴勒斯坦人的不當行為,以色列懲罰全巴勒斯坦人是否正確?為了建設自己的定居點,以色列是否有權從巴勒斯坦搶奪土地?而將所有行動放入更長遠的歷史角度考慮,以色列這些舉動到底是保護了自己、還是讓和平協議更難達成?
對於自信滿滿的沙龍來說,答案毋庸置疑,無論為了達成這些目標花費了多大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