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2月12日電(記者 黃筱筠)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11日在會面及交換意見,雙方互稱職銜。前陸委會副主委、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趙建民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他不同意王張見面是“馬習會”的前哨戰,但王張兩人若互稱官銜,可以預期“馬習會”的困難度降低。
趙建民說,過去一段時間兩岸關係無法平穩發展,這幾年才有比較好的變化,這些變化的方向應該是正確。過去馬政府執政五年多以來,兩岸都鎖定民生議題,這次“王張會”雖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但表示中國大陸對“中華民國的主權”已經不再是排斥的態度。
他表示,19991年李登輝單方面廢除動員戡亂條款,這已經承認另一個政權統治,但是中國大陸不願意承認。馬政府上任後在一個主權妥協下,有簽署協議的機會,但官銜的部份還是不被正視,中方並不認同台灣的官銜,也不承認台澎金馬有一個另外的治權。“王張會”互稱官銜,就主權問題上有突破,中國大陸態度是前進。
趙建民說,只要突破主權問題,台灣才可能爭取到國際空間。2008年前兩岸是零合遊戲,這不符合全球化時代的國際趨勢。過去兩岸陷於主權問題無法面對,“王張會”就主權往前邁進一步,後續可以慢慢走出一條路。
他指出,台灣希望兩岸關係前進,中國大陸也是,但目前兩岸關係中還可前進的領域比較少,接著就會觸及政治意涵比較高的議題,這必須要增加雙方互信,因此兩岸目前就在做推進的工作,只有直接溝通可以避免誤會。
趙建民認為,“馬習會”不需要為見面而見面,如果無法創造若干附加價質,馬習不需要見面,這不單只是馬英九的歷史定位,更重要是馬執政其間可以克服多少兩岸困難,兩岸可否維持長期和平妥協的狀況,不要再回到對抗。
雖然“王張會”互稱官銜,降低“馬習會”的困難度,但他也說,中國大陸希望馬英九和習近平在兩岸平台會面,但馬希望在國際場合會面,今年在中國大陸舉行的APEC是符合雙邊的期待,就看中方是否同意。假若馬英九可以出席今年的APEC可增加國際經貿的參與能見度,這才是“馬習會”的意義,台灣期待不是馬習見面,而是台灣國際經貿空間的推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