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7月22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訪台,上午在一場論壇被問到,存人民幣賺滙差是否有風險?成思危笑說,“賠要找我算帳,賺我沒好處”,但提醒一定要注意大趨勢,因為美國早晚會提高利率。
成思危曾任第9、第10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現任國際金融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大學、浸會大學等高校名譽教授。他上午應邀出席台灣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論壇發表專題演講後接受與會者提問。
根據台灣“中央銀行”7月17日在行政院院會報告的數據,該行於2012年8月與大陸人民銀行簽署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2013年2月開放人民幣業務,目前全球境外人民幣存款約1兆5千億元,台灣即佔有3千億元。由此可見台灣人熱愛以人民幣理財的程度。
在上午的論壇,專題演講主持人吳迎春提問,有人將新台幣兌換成人民幣,也就是存了很多人民幣想賺利差,不知道是否有風險?人民幣是否要國際化?
成思危表示,這是一種套利行為,所以他不能發表意見,因為賠要找他算帳,賺他沒好處,但提醒一定要注意大趨勢,因為美國早晚會提高利率。
他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若從貨幣的角度來說,還差得很遠,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曾做的研究,人民幣國際化的指數,美元是53、歐元是26、人民幣只有0.87,近年來雖然有提高,但還是很低;人民幣勢必要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本身既是一個目的,又是一個手段,還是一個過程。
他說,人民幣國際化其本上有三個指標,一是人民幣指數要佔到15%,次於美元與歐元,但要超過日元;二是人民幣要能完全可兌化;三是人民幣要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Special Drawing Right),要進入多少?國際經濟學家孟岱爾曾建議美元、歐元各40%,人民幣、日元、英磅、瑞士法郎各5%,另外可做為國家銀行的儲備貨幣,這是基本實現國際化
他表示,如果不國際化,關起門來,與其他國家有道防火牆,那金融落後也體現不出來;外界指金融危機是中國幸運,但他覺得實際是倒楣,因為前段吃虧的都無法算進帳,例如買美國債券回報率4%,投資回報率8%,等於把錢借美國人,美國人只還4%,另外4%美國人賺去,這些不能不算這些帳呀!
成思危指出,人民幣在升值期望下,做為結算貨幣是有利的,然後支付貨幣,若不能自由兌換,真要用錢的時候還要換成美元;而且人民幣國際是要靠別人承認,所以必需做好三件事,一是改革匯率制度為浮動匯率制;二是要資本項目下實現可兌換;三是資本項目開放,雖然美國也沒有全部開放,但中國目前開放程度太低,所以需要程度上的開放,估計10年內、約2022年人民幣可以基本實現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