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記者 林艷)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包承柯日前出席在青海西寧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表示,兩岸經貿往來已經有了20多年的時間,兩岸應該尋找新的合作模式,通過兩岸的經濟發達地區的強勢產業結合在一起,實現兩岸經濟的“強強聯手”,推動兩岸的經濟發展。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是1+1=2,而是1+1>∞。
包承柯說,產業合作是未來兩岸合作的一個新的方向,台灣企業和大陸企業都有一個重新發展的新課題,如果僅僅停留在大陸擁有巨大市場的思考下,而滿足於傳統產品的開發,必將會有很多企業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局面。
包承柯說,推動兩岸產業間的合作,不僅是企業間的課題和使命,也需要行政部門的協助,需要通過政策性的調整和規劃,找到兩岸高端產業的發展方向;需要政府部門在利稅政策上有更多的優惠措施,減輕企業在產品開發上的成本壓力,讓企業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到新技術新產品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可以針對具有前衛性的產業設定有年限的“產業發展優惠特區”,比照把我們對一些行政特區的優惠政策轉移到急需扶持的相關產業上,鼓勵企業超前發展。
包承柯認為,兩岸產業合作不僅僅只是產業鏈上的補充,而且還是產品開發上的合作。兩岸還可以實現領先領域中的廠家實現股份制合併,在全球尖端產業中實現企業的“強強聯手”。譬如大陸的小米手機和台灣的HTC手機都是處在上升勢頭的廠商,生產相同產品,如果這樣的廠家如果能夠實現股份制合併,就可以減少能為開發新技術而投入的成本,同樣當這兩個廠家用同一產品去開發市場,將會大幅度減少運營成本,在經濟上是一項非常劃得來的事情。應該是有機會在全球手機市場上找到可以同三星手機和iPHONE有得一博的,這才是避免兩岸產品出現競爭的最佳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