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茅(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林艷 黃博寧)3月9日上午11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就商事制度改革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提問說,張局長您好,我們知道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隨著市場准入門檻的降低,商事主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市場主體的大量湧入也可能影響到市場秩序。我想了解一下,針對這樣的一個情況,工商總局在制度設計上做了一些什麼?
張茅回答說,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確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出現了個別的投資者,因為降低了門檻,他們在投資中不夠理性的問題,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商事制度改革的設計上,已經充分考慮。這個制度實際上對這些問題起到了約束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理性的投資,沒有出現“畸重畸輕”現象。
比如,上次我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理論上一塊錢可以辦公司,但是一塊錢辦公司如何經營?特別是我們設計了以信息信用監管為中心的市場監管制度,國務院頒布了《企業信息年報公示暫行條例》,要求企業出資情況以及經營的基本情況,都要在網上公示。任何人、任何企業都可以查到相關企業的信息。如果是一塊錢辦的公司,大家很難和你做生意。如果註冊10億元的一個公司,資金遲遲不到位,你的信用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在制度設計上,實際上是對企業的登記註冊行為起到了約束作用。而且我感覺到,現在投資者投資的理性行為和市場投資的理性行為均大幅度提高。
商事制度改革和其他一些改革的問題一樣,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是我們預計到的,有些可能是我們預計不到的,我們還會採取措施,加強政策的宣傳和制度的完善、監管的完善,使這些問題能夠得到控制和解決。
(後援記者 孫儀威 廖梓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