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仁表示,美國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已是霸權行為。(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3月17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王宏仁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駛入南海,使得整個情勢趨於惡化,美國對中國最大衝突來源在於認知落差,並使得美對中的不信任,但又急於解決問題,進而使得衝突的機會也跟著升高。
王宏仁為台灣大學政治學學士,英國女皇大學國際政治碩士,美國丹佛大學國際事務與安全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政治學博士。
美國第七艦隊航空母艦“史坦尼斯號”戰鬥群(JCSSG)近日在南海航行,與去年“拉森”號等美艦單獨闖入中國島礁附近海域相比,此次整個航母戰鬥群釋放的威懾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也引發南海新一波的緊張情勢;美方這項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被解讀武為配合“戰區高空飛彈防禦系統”(THAAD,薩德)入韓向中國施壓有關。東北亞與南海頓時都出現了立即性的危機。
王宏仁表示,南海的情勢緊張,美方的說法認為,是中國先破壞了區域穩定,軍事化是由中國先挑戰的。但是,美方的行為是在耍弄霸權?還是為了區域穩定?他有兩個觀察:
第一,中、美之間的思維,有時間軸與空間概念的落差。
事實上,美國對於世界、區域的秩序維護,該如何處理?該扮演什麼身分、角色?中、美之間確實有明顯的落差。美國在南海的表現,還是傳統思維的霸權行為。再從美國宣稱的重返亞洲再平衡政策研究看來,不能只從單純的從針對中國崛起來解釋。
美國持續抱持的是冷戰思維的空間概念,認為中國破壞了區域安全而介入。但是,對中國而言,爭議不一定有立即解決的需求,在思維上是一種偏向時間軸的概念。也就是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自亂平衡機制,重要的是如何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以朝鮮半島為例,就是明顯一例。
朝鮮半島對中國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對於北朝鮮的問題及制裁,中國雖不可能附和美國的要求,或讓美國擁有完全的控制權,但也不想破壞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去配合美國的做法。
中國配合聯合國參與制裁朝鮮的目的,各方應該注意到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劉結一強調的“制裁不是目的”,希望能促成以政治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降低衝突,各方重回談判桌,對朝鮮半島的穩定,各方都有責任。但美國不會認為是中國是在配合,而是屈從於美國操控出的形勢始然。
第二:中、美衝突的根源,在於認知的落差及美對中的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