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府智庫研討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性”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
中評社華盛頓11月10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大選剛落幕,華府的台海問題研究學界就傳出希望特朗普政府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性”,明確表態會協防台灣的聲音。前五角大樓官員稱,這是按下“重啟”按鈕的好機會。
新近成立的“全球台灣研究所”(GTI)9日舉行“美國新總統下的戰略模糊性”研討會,探討特朗普總統上台後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性”的可能性。
“戰略模糊性”持續多年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客座高級研究員博斯科(Joseph Bosco)認為,朝鮮戰爭就是因為1950年美國沒有把韓國和台灣納入其亞洲防衛體系的“戰略模糊性”,導致誤判才發生的。艾森豪威爾在朝鮮戰爭後與台灣簽署防衛條約,直到1971年尼克松訪華前,美國第七艦隊從台海撤走。美中簽署“上海公報”,沒有明說協防台灣,是又一種“戰略模糊性”的開始。
曾任美國防長辦公室中國事務官的博斯科稱,從那時開始,亞太地區對威脅的看法在進化中,美國以政策表態的方式來應對威脅。1995年台海危機時,克林頓政府派航母群去台海示威。克林頓政府的助理防長約瑟夫·奈被中方官員問到“如果大陸進攻台灣,美國做什麼”時回應“我們不知道,你們也不知道,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博斯科說,這就是宣示的“戰略模糊性”,給中方感覺有些情況下美方是不會協防台灣的。到了小布什時期,他一度說過“會採取任何措施”協防台灣,但在中方壓力下很快退回“戰略模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