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希望印度在制衡中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資料相 |
中評社華盛頓11月2日電(記者 余東暉)因為亞太戰略不明而受詬病的特朗普政府,近期突然祭出“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概念,成為國務卿蒂勒森和白宮高官的口頭禪。在特朗普即將訪華之際,這個概念被此間專家視為矛頭指向中國。至於其真正的意味是什麼?是否特朗普版的亞太戰略逐漸成型?是否對中國“暗藏殺機”?此間學者仍在觀察猜測中。
“印度洋-太平洋”(Indo-Pacific)的概念在奧巴馬後期即時有提及,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亞太政策告別“再平衡”或“轉向”,到底要走向何方?外界一片茫然,直到兩週前蒂勒森在美國智庫就美印關係發表專題演講,“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驟然成為熱詞。白宮高級官員就特朗普訪問亞洲兩度吹風,都提到此訪是特朗普重申美國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的領導性。
“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概念其實並不新。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副總裁格林(Michael Green)指出,這個概念雖然是日本首相安倍先明確提出來的,但其實是美國接觸亞洲的一個相當傳統的海洋戰略框架,就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海洋民主政體要聯合起來。美方考慮的是希望印度成為制衡中國的一部分,儘管並沒有期待印度會遏制中國。
格林分析,白宮內部就美國的亞太戰略有三種聲音:第一種是蒂勒森和國安會官員現在所倡導的,美國要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海洋民主國家和朋友、盟友,塑造亞太秩序;第二種是純粹講美國主權、美國優先、你贏我輸的交易式手法;第三是被庫什納所認可的要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避免美中大國衝突。格林認為,現在看來,第三種聲音在白宮已經被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