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文燦認為上海虹橋樞紐區的治理經驗,就很值得桃園參考。(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1月23日電(記者 黃文杰、梁雅雯)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接受中評社採訪團專訪表示,若以兩岸城市治理交流,上海虹橋樞紐區的治理經驗就很值得桃園參考,天津也一樣,不過他坦言,當選桃園市長之後就沒有辦法進入大陸,兩岸目前發展的問題,共同的挑戰都在經濟。
台灣中評社2018縣市走親系列,首站到桃園市,1月18日、19日兩天,分別採訪復興區角板山梅花季、303新溪口吊橋、泰雅故事公園及溫泉足浴、石門水庫秘境風景,專訪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第二天參訪桃園捷運公司及桃園機場捷運營運,下午參訪全台第一個成立的青年事務局,瞭解青創指揮部及安東青創基地。桃園走親由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率團,成員包括總編輯林淑玲、桃園特派員黃文杰、記者梁雅雯。
鄭文燦18日傍晚在桃園市政府十二樓貴賓室,接受中評社採訪團隊的專訪,陪同還包括市府新聞處處長張惇涵、主任秘書翁世豪、新聞聯繫科科長李良文等。
中評社問,目前兩岸官方交流已經停滯,但民間與城市交流依舊,像台北與上海就有雙城論壇,民進黨執政的桃園市,怎樣看兩岸城市交流?桃園是否有城市交流對象?
鄭文燦告訴中評社,以前(桃園縣政府時代)曾經有討論過“渝桃論壇”,舉辦重慶與桃園論壇,“當時我不是市長”,不過在他上任後,辦過桃園與香港的雙城論壇,香港還來三個局長,是有關機場城市論壇。
他認為,未來希望跟上海、蘇州、深圳、天津等城市進行交流,這些城市都發展很有特色,值得城市治理交流,像上海虹橋樞紐區的治理經驗,就很值得我們參考,因為整合機場高鐵捷運(地鐵),整合度很高,他們發展腳步是很快,這個發展經驗當然值得參考,天津也是一樣。
鄭文燦說,他去過上海,不過當市長以後都沒去過大陸,連香港只有率團過境,也沒有入境。
對於兩岸關係,鄭文燦認為,應該是“兩岸共好”,經貿問題要尋找互利,蔡英文說主要目標是維持現狀,遵照“中華民國憲法”來處理兩岸關係,對於兩岸之間曾經簽署過的協議,基本是尊重,蔡英文的說法其實就是現狀,沒有否定現狀,也沒有否定過去的協議,蔡英文上任一年半所表達善意也很清楚,
中評社問:桃園主要推動兩岸交流有哪些?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府有成立兩岸小組,聘請很多學者顧問與台商協會重要會長,好比林榮德雖然是國民黨籍,但是也聘為顧問,好比葉春榮也提供我們一些意見,連國民黨卸任“立委”朱鳳芝也聘為顧問,張五岳老師也是,給我們政策建議。
他說,文化、教育、農業、客家、體育都繼續交流,去年市府各單位到大陸交流12次,大陸城市來桃園交流也有72次,桃園去年也承辦海基會台商端午聯誼,兩岸城市交流不是我們設限,是北京政府單方面設下障礙,不讓我們副首長以上官員去訪問大陸。
鄭文燦說,以民間交流為例,我們桃園航空城棒球隊也到大陸拿到冠軍,領隊就是他,桃園市國樂團也到大陸,他也是領隊,“除了領隊都可以來”,天津國劇團上次來桃園,他也是全程參加,常態交流覺得都不是壞事, 兩岸交流是開放也是鼓勵。
被問到台灣產業與經濟困境,是否與兩岸關係看法?鄭文燦有他的想法。
鄭文燦表示,應該說兩岸之間如果能有更好的溝通,更好的經貿交流對台灣經濟發展,應該是好事,但他認為,經濟發展沒有特效藥,因為兩岸間經貿往來已經是很大的比例,即便現在政治上有不同的看法,經貿往來還是沒有變化,還是這麼多投資,因此也不是依據政治承諾可以救經濟,我的看法是還沒到這個程度。
他說,同樣的,中國也有南向,一帶一路就包括南向,南向只是眾多經濟手段中的一種,今天台灣的經濟轉型無法靠單一手段,沒辦法靠單一手段,對大陸市場已經夠開放了,發展東南亞市場在沒有新南向之前也投資非常多了,這都事實,核心在於產業升級的腳步能不能快一點,這需要有更大的魄力和決心讓台灣產業競爭力提高,薪資所得也就會提高。
鄭文燦分析,產業升級也不是只有照顧大企業,也要照顧中小企業,也要讓中小企業更有國際競爭力,這些是要具體面對的,他認為一個好的政府,促進經濟發展,喊口號是沒辦法促進經濟發展,也沒有單一市場當作特效藥,我們與大陸市場其實已經非常密切了,事實上現在台灣目前遇到的困難,等於是被趕出來。
他告訴中評社,兩岸目前發展的問題,共同的挑戰都在經濟,就是說全球化的過程,如何讓經濟發展能夠更均衡,能讓就業市場穩定、薪資所得增加、環境品質能維持,兩岸遇到的問題是很像,只是不同階段。
鄭文燦說,兩岸有各自的困難,大陸經濟體大,共產黨執政的考驗,是經濟發展過程,結構性的矛盾很多,台灣也是,經濟要轉型還沒完全轉型,年輕人擔心未來會不會是個loser,如果喊九二共識就有5萬,那他們就會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