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粵港邊界30年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6:33  


 
  中共港澳工委辦公室1958年的一個彙報資料說,當年6月至9月珠海縣漁民駛出漁船200多條,只有100多條返回。“魚蝦不能拿到澳門賣,收入減少”。勞動力弱的人,完成指標有困難。許多漁民認為,漁民與工人、農民不同,漁民是靠天打撈,不能完成生產任務,就不吃不睡也沒法有收入。

  另一方面,漁民們說,“小船改大船,大船改機船,漁船入了水,自己就沒有漁船”。而且全部金銀首飾都要報告政府,然後存入銀行。

  然而,集中生產並沒有使糧食產量得到提高,甚至開始下降。在寶安縣的新民鄉,840畝水稻中減產的有250畝,新南鄉則因果樹無人管理,損害嚴重,損失2萬多元。

  廣東省委邊防口岸辦公室的一則反偷渡彙報材料在最後也小心翼翼地提到,廣東人喜歡吃糖,能不能考慮增加按月下發的食糖,或者在最需要的季節集中供應。

  跑出去的幹部

  根據廣東省委邊防口岸辦公室1979年的《反偷渡外逃彙報提綱》,從1954年到1978年,廣東全省共發生偷渡外逃56萬多人次,逃出14萬多人。

  其中,1962年外逃11.7萬人,逃出近4萬人。1978年外逃7.9萬人,逃出1.8萬人。1979年前5個月外逃11.9萬人,逃出2.9萬人。

  持續20多年的逃港與“運動”、貧困糾纏在一起,讓廣東沿海瀕臨崩潰。

  1978年,在寶安的鹽田公社,有兩個漁業合作社因漁船破損無法修補,根本無法出海生產。漁民只好靠打石頭、為外地漁民修補漁為生。附近龍崗東新鄉一個公社有一次召開團員青年大會,本來人數有100多人,只到了25人,在會議中又走了6個。

  惠東縣澳頭公社一個大隊黨支部6個委員,只有一個女委員沒去香港。大隊本來有23艘漁船,被逃港者開走了21艘,剩下2艘還壞得不能下海,完全沒法組織生產。

  海豐縣的一個公社,雖然還有6000多人、1000多勞動力,但是漁船幾乎都被開去香港,剩下的人沒法生產,也想逃港。

  在中山縣三廂公社,一個生產隊隊長和出納、民兵排長等7個人組織社員分批偷渡,並在社員家殺豬聚餐告別。這個公社的另一個生產隊裏,30歲上下的男人只剩下一名。

  1979年春天,粵港邊界地區有100多個生產隊因勞動力流失、幹部外逃沒有播種。

  重新解密的檔案

  其實到70年代末,逃港者已與過去大不相同。

  廣東省文教部門的一則彙報材料說,1978年前後,全省職文教系統經批准去香港的教授、副教授、主治醫師乃至一般醫護技術人員有上千人,其中大量人員逾期不歸。當時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一位姓丘的副所長批准去港逾期不歸,對省內的心血管病研究都造成很大影響。

  惠陽縣淡水中學,將近30%的教職工、18%的學生有過外逃行為。外逃被遣返的學生說,逃港是因為對前途不放心。

  另一方面,經過10多年的動盪,從粵港邊界這個“出口”跑出去的已經不只是廣東人。陳香港在雲南插隊,一到那裏就聽說了兩個去處:一個是去緬甸打遊擊,一個是去香港過好日子。“那時候大家腦子不那麼狂熱了,都想去香港。”

  按照後來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中央的彙報,除了西藏、新疆,全國各地都有人從廣東逃港。

  到今天,對20多年間逃港者的統計依然沒有確切的說法。

  深圳市寶安區曾在前兩年解密了一批與逃港者有關的歷史檔案。但當本刊記者去查詢時,卻被查詢台的工作人員告之正在“重新解密”,原因就是這些檔案公開後,“寫得太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