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空間問題複雜 到底要做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09-01-10 00:29:59  


 
  兩岸應達成制度性安排

  寫到這裡,筆者還想再談一下美國學者李侃如、陸士達、何漢裡、蘭普敦等人所提過的中程協議。其中一種是原始型的中程協議,含有統一的願景,是單數的;另外則是彼等後來所提出改良型的中程協議,是開放式、復數的,沒有統一的願景存在。李登輝及民進黨不接受原始型的中程協議,但卻可以接受改良式的中程協議;大陸方面對於前者似乎並未正式表態,但卻反對後者沒有統一願景的中程協議。筆者判斷,馬英九的兩岸暫行架構主張或許和美國學者所提的中程協議有一定的關聯性,至於其中有無終極統一的願景,則還有待馬英九的進一步澄清。

  進一步言,從兩岸外交休兵或拓展台灣國際空間出發,兩岸確實更應透過某種形式,將雙邊關係穩定下來。而這種某種形式的安排主要是透過機制性的安排及國際的見証,以確保兩岸不會因為誤解與誤判發生戰爭。這種安排可以是和平協議,也可以是中程協議。但筆者好奇的是,不管最後是以和平架構或中程協議名之,其與中共所主張的和平協議之間的關係如何,兩者是否本來就是一件事情?或是應該一分為二,分別對待?而和平協議與結束敵對狀態之間的先後順序,以及如何達成此一目標似乎也還未見到具體看法及做法。這些都有待未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

  同樣的,筆者發現,中國大陸方面對於和平協議似乎也還在摸索狀態,不太瞭解台灣方面當前態度,不能確定台灣方面是要先處理信心機制問題,還是直接往和平協議方向發展?不理解台灣是要先處理軍事威脅問題,還是外交休兵問題,或是兩者同時處理?中共似乎對於和平協議與和平架構之間的差異,或先後順序仍然有不同看法。根據理解,北京當前仍在構思、研究相關問題,其主要內容顯然並未成形,但目前主要重點似乎集中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內涵、架構、重點、框架,各自、共同可以採取哪些措施,有哪些風險、阻礙,如何因應化解,以達成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契機。

  先易後難 共同研究

  筆者認為,兩岸雙方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的發展,都應該抱持冷靜理性、務實漸進、分階段處理、由易而難、先經濟後政治的態度和立場。在原則方面,簡單的說,兩岸都應該把握非戰原則,善意原則、互信原則、漸進原則、對等原則,主權共用、治權分立原則,法制(治)原則、查証原則等等。這和許副會長的觀點應該一致。當然,由台灣的角度出發,除了主張兩岸外交休兵,要求擴大國際參與之外,台灣也可以適時、主動再進一步鼓吹和平協議的構想,以爭取國際社會和國際輿論的支持。但台北要小心,一方面不要增加美、日的猜忌與破壞,另一方面也不要給人民太多、太高,不切實際的期望。

  最後,筆者希望強調的是,大陸有大陸的堅持,台北有台北的立場,美國有美國的考慮。對內,兩岸其實都有客觀的需要,為了自己、為了兩岸,儘快達成外交休兵的共識;對外,國際間雖然樂見兩岸關係的改善,對於兩岸外交休兵並無不可,或也希望台灣能夠拓展一些國際活動空間。但彼等仍是出於自利,或區域安全與穩定的考慮,如果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和速度一旦不合彼等利益,干擾掣肘並非毫無可能。如何克服困難與猜忌,儘快就兩岸外交休兵達成共識或為當務之急,許副會長的有關主張如何處理有待進一步研究,時機稍縱即逝,兩岸當局不可不慎。

  對此,筆者再次建議,或許兩岸雙方可以委託有興趣與能力參與二軌對話的兩岸學者,分門別類、從事共同課題研究,或不失為可行之道;另外,還記得過去國台辦高級官員所說,即使兩岸有意外交休兵,但由於這是國家主權的自我設限,雙方只能有些默契,但不能達成或簽署正式協議。也就是只能做不能說,而且還必須先從簡單,不涉及主權象徵意義的議題和組織開始做起,或許這也是一個思考方向。至於國台辦主任王毅最近所說,兩岸應該“共同努力、創造條件、擱置爭議、相互協商”,話中有話,更是值得大家思考。

  回顧過去的幾個月里,兩岸雙方都展現了極大的善意、容忍、自制與理性,有關各方不但努力培養互信,也在為未來關係的良性發展創造條件,中、美、台三邊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但零和的外交鬥爭仍是一個隱憂。馬英九或許已經成功的讓大家相信,台灣確實有意以談判代替對抗,合作取代互耗,台灣不會是個麻煩製造者。既然中國大陸方面主張和平發展兩岸關係,既然北京強調要抓住改善兩岸關係的戰略機遇,既然兩岸共識是先易後難,我們期望兩岸當局都能以更高的戰略視野,更新的思為與作法,以及更大的急迫感來面對、處理、回應此一問題,這才是上上之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