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重新確立藝術批評的文化標準

http://www.CRNTT.com   2009-01-26 10:02:15  


 
  而對于任何一部主流電影,我們不僅僅要考慮它在叙事情節上的合理性、人物性格上的合理性、美學風格上的合理性,而且還要考慮到它在文化價值取向上的合理性。不能够將影片情節的可信、性格的鮮明、藝術的完美作爲創作的全部要求。我們必須要關照該作品中所傳播的是什麽樣的文化理念,體現的是什麽樣的文化價值觀,塑造的是什麽樣的文化形象?這些都有賴于文化批評標準的真正確立才能得到普遍意義上的解决。《功夫》表面上看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動作電影,他的導演、主演、動作導演都是中國電影界的重要人物,但是其主要的攝製資金却來自于美國哥倫比亞(亞洲製作)影片公司,它的行銷策略和商業訴求不可能不考慮到中國之外的市場需求,爲此,數字技術的大量運用與喜劇化的包裝風格,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武術在電影中的外部表現形態與內在文化神韵,中國武術演變成了一種變幻之術、魔幻之術。儘管影片的明星效應和類型優勢使其取得了高額的經濟回報,但影片對于中國武術的展示顯然已經被電影的商業訴求所左右,即便就是與同類的諧趣武俠電影《醉拳》、《太極張三豐》相比,在文化批評的視野上《功夫》對中國武術的闡釋依然不能盡如人意。 

  不論是作爲一種面向世界的文化産業,還是一種面對中國大衆的藝術形式,我們都不應當把我們的電影藝術創作的參照系與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立起來。我們的主流商業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把殘酷的殺戮結局置放在中國傳統節日上,使中國傳統的尊老敬老的節日變成了一場凶險恐怖的殺人惡夢。被殺害的無數士兵與被踐踏的萬頃菊花使人們看不到任何正義與人性的光芒,包括中藥在影片的叙事情節中也逐漸演繹成精心調製的殺人毒藥,這些情節如何設置還有待于商榷。

  在文化批評的領域內,一部主流藝術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能够因爲其在文學上合乎角色的性格邏輯,就可以任意設計人物的行爲。人物的動作必須要考慮到影片的文化旨向,這就是說,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幷不能取代藝術作品在文化上的合理性,我們的批評視綫不能只停留在人物性格分析的層面上。比如《集結號》這部影片,作者不論怎樣表現穀子地率真乃至魯莽的個性和解放軍將士勇猛的精神,都不能推衍出他可以在戰場上容許自己的戰士去槍殺俘虜。特別是在這樣一部具有人道主義情懷的影片中,更不應當出現解放軍將士開槍擊斃俘虜的情景,就像蘇聯影片《這裏的黎明靜悄悄》裏面不應當有蘇軍女戰士用高射機槍打死跳傘的德國飛行員的情節一樣,這種情節設置其實已經傷到了整部影片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如果我們僅僅從美學、從歷史、從性格的角度來審視這些影片,可能根本就掃描不到這些層面的文化問題,而文化批評的視野在這種意義上恰恰能够彌補傳統批評的盲區。 

  我們所要確立的藝術批評的文化標準,是一種以文化價值觀爲參照系、以文化精神取向爲基準的藝術評價原則。文化批評的職能幷不是完成一般意義上對于藝術作品民族風格的確認,而是通過對于藝術作品叙事情節的讀解來指認作品內在的文化意義,幷爲不同的藝術批評體系建構一種文化的視閾和參照系,以此來判斷藝術作品的文化價值,使對文化精神與文化意義的分析貫穿于整個藝術批評的活動之中,進而在藝術批評的話語體系中確立一個文化的分析與評價維度。

(作者賈磊磊,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