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誰的城市?——TVCC大火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09-02-26 08:41:01  


香港SOHO區一景。
 
  內地朋友說,香港不過如此 

  在李照興筆下,讓薑妍這樣的都市人感到既興奮又迷茫的城市,共同構成了“新新中國”。這一術語特指崛起于近10年間的中國城市面貌,是比“新中國”更新一代的中國:城市的破土開發,街巷的拆建,新樣態奇觀式建築的冒起,時尚類雜志配合富裕階層營造的中國新富式生活,互聯網引發的文化,新一代孩子在跟父母輩完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 

  所有這一切,都以急迫的“中國速度”向前推進著,時時讓李照興想起“時速超過400公里的上海磁懸浮列車”。 

  1988年,李照興第一次背著包獨自來到內地,坐上了廣州開往北京的火車,開始了他漫游中國城市的旅途。“像跟活在另一個時空的朋友在火車相遇。你望著對座的一家人,對方詫异地打量著你的方便麵。隔一條羅湖橋,已是兩個世界”。 

  在李照興的記憶裏,那個年代除了北京,別的城市都沒有地鐵。長江上航行的也不是什麽游輪,而是很破的船。那一代的香港青年流行到大江南北的城市中尋找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21年後,內地的新新人類轉而把香港當做購物街。一些去了香港的內地朋友直白地對李照興說,“香港不過如此”。邏輯很簡單,無論拿北京或是上海作比,“樓比你高,火車比你快,地鐵也比你新”。 

  每到這時,李照興總是笑笑說:“這些幷不是城市生活的本真。”然後他會帶著回味的表情,開始講述他曾經居住過的社區。 

  那個被稱爲SOHO區的地方處在中環的邊緣地帶,曾經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有超過100年的歷史。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不同年代的印刷廠、醬油店、手工作坊已經荒廢,于是便有嚮往低廉租金的小店業主和居民移居到此,很快從一條街發展到幾條街。 

  每天早上,上班族們拿著報紙,站在自動扶梯上,只消10分鐘,便到達山下的中環地鐵入口。此時不用坐班的李照興,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他習慣走不同的街道,認識新的鄰居,有時路過書店,停下來看看新到的書。匆忙的時候,不想碰到熟人,便改走小路。他在這裏發現了8條下山的通路,永遠不會是簡單的從A到B。 

  黃昏下班歸來,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他總是約上三五好友,坐在史丹頓街的咖啡館外,要幾杯啤酒。這裏曾是孫中山當年成立興中會的地方。桌子正對著自動扶梯,鄰居、朋友和游客不斷在身邊走過,感覺就像“看見世界在身邊流淌”。 

  這裏有西式的餐館,也有最傳統的小吃。一對老夫婦每天限量賣一種叫“石本仔糕”的點心,吃到嘴裏的時候有點暖,會讓很多人想起溫馨的童年。 

  需要自己做飯的時候,他便走到杰志街,這個街頭的市場是香港唯一可以露天買菜買魚的地方。聽說因爲衛生條件較差,港府最近打算提升這裏的衛生和供水系統。 

  在李照興看來,這樣的生活,像極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的作者雅各布斯筆下所描繪的“街邊芭蕾舞”。所幸,香港政府幷沒有試圖取締或是改造這種草根的繁榮,轉而通過提升硬件,保留了這個香港最具特色的社區。 
 
  有趣的是,在內地游客撰寫的香港游攻略裏,李照興備加推崇的SOHO區通常被標記爲“可去可不去的美食一條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