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滄桑巨變 袁世凱舊宅修繕風波

http://www.CRNTT.com   2009-03-19 09:36:25  


 
故園凋零

  坐落在豫東平原上的縣級市項城隸屬周口,傳說中伏羲、女媧均建都於周口,道家始祖老子也出生於此。到了近代,作為袁世凱的郡望,這個小縣城的名字常常被放在袁氏之後,成為袁世凱的別號。

  袁寨村位於項城市區東南17公裡,目前尚無公交車可通。村子200戶千餘口人,卻有30多個姓氏,其中袁姓是絕對少數,而許多村民都是當年袁氏舊居內傭人的後代。這個中原村落曾因權傾一時的袁氏家族而興盛,如今袁氏舊居僅存一隅,整個村落都是建在舊居宅基之上,但袁家人就剩下了一戶。

  在這個寧靜的小村尋找袁啓姝的住處相當輕鬆,村民們都認識這位有著特殊身世的老人。袁啓姝的住處是一所普通的二層磚瓦樓房,帶一個小院。房前就是當年袁宅的護城河遺跡,現在變成了淺淺的水溝,幾只鴨子在裡面撲騰著翅膀。

  聽說是記者來采訪,老人并不驚訝,很自然地把記者讓進屋內。她已經不止一次接待過遠方來的陌生客人。

  眼前的袁啓姝衣著普通,不過氣色很好,面容白皙,言談舉止之間透著一股淡定。她拉過一張小板凳,笑笑說:“將就坐坐,村裡不像你們城裡有沙發。”然後沉默,等著記者提問。她表達清晰,有問必答,不過并不多說,答完一個問題之後就繼續沉默。

  20世紀最初那些年袁世凱在北京的起起落落似乎并未影響到項城的這座老宅,袁啓姝童年時代的老宅仍舊是熱鬧而繁盛的。解放戰爭期間,袁氏族人開始離開袁寨,各自分散。叔叔家一支去了台灣,袁啓姝隨父母來到幾百裡外的漯河,父親隨後病故。“沒吃的,我們要過飯。”

  解放後,母女倆聽說“沒什麼事”,就又回到袁寨,“土改的時候,我娘倆還分到兩畝地。”

  袁啓姝說,因為舊居已經歸公,她們并沒有回到老宅居住。“當時舊居被當作村裡的倉庫使用,我們成分不好,盡量避開老宅。”

  袁啓姝的姐姐就因為特殊的出身而遭遇波折。“她比我大三歲,17歲的時候就跟著解放軍鬧革命去了南方,後來‘文革’期間,因為袁世凱後人的身份遭到批鬥,腦子受了刺激,老說屋裡有竊聽器。”1997年,袁啓姝母親去世,“我姐姐都沒回來,她恨袁世凱。”袁啓姝說。如今姐姐住在貴州,姐妹倆偶爾還打打電話。

  袁啓姝後來嫁給了村裡一個年輕人,“我老頭家原來是在袁家種地種菜園的。”

  “文革”時期,袁氏舊居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當年院內保留的一些頒賜給袁氏家族的滿清聖旨,之前已被村民拿回家做鞋樣、墊鋪板,此時全都被付之一炬。而城墻、炮樓以及許多房子都被拆除。“棺材、雜物等都往裡面放,羊、豬隨便進去,雜草有一人多高。”

  袁寨只是個小地方。在外部更廣闊的天地中,上世紀60年代,當年的陳伯達寫了本小册子《竊國大盜袁世凱》,與《人民公敵蔣介石》相對照,為袁世凱進行了政治定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