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蕭功秦:改革在不斷試錯中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09-03-21 09:17:05  


 
  蕭功秦:美國有經濟學家提出國家引導性的經濟發展學說,其核心觀點是,並不是所有威權政治國家都會順利地走向經濟發展,比如海地、菲律賓,它們的政府不但腐敗而且脆弱無力。真正成功的是韓國這種東亞權威主義政治類型,韓國的發展模式,被美國學者科利(Atul Kohli)稱之為“凝聚性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國家主導的後全能主義型的新權威主義經濟發展體制,相比凝聚性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整合與動員優勢發揮得更為酣暢淋漓。它能够在技術專家理性的引導下,形成集中的國家戰略,把優質低廉的勞動力與有效的投資方向結合起來,能够持續有效地為經濟擴張創造條件,在向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引導、動員、整合作用。這使我得到一個啟示:中國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符合20世紀以來後發展國家經濟發展的總的規律。在“看得見的手”創造“看不見的手”的過程中,中國比韓國表現得更有效。當然中國還有非常特殊的、其他國家不可能複制的有利條件,比如原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使得“圈地運動”可以低成本地進行。國家財政實力的增長,又可充分發揮國家的力量,進行大規模的投資,由此造就了驚人的發展、擴張速度。國家富了,強了,反過來可以反哺農業,反哺中西部,形成極強的轉移支付能力。
 
  當然,我們必須看到,這樣的改革路徑也產生了很多弊端。老百姓的談判地位低下,農民和城市居民出讓土地後,獲得的利益極其微薄,低收入階層就此形成,得益者主要是兩種類型:有資本的企業家和掌握一定權力的官員。這就形成兩極分化,使得基尼系數徘徊於警戒線附近。 

  時代周報:不久前,重慶的出租車司機集體罷工,提出了自身的利益訴求,政府正面積極地應對,最終平穩地度過了這一危機。聯想到去年的廈門PX事件,政府同樣與民眾實現了良性互動,這樣的事件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是否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蕭功秦:去年的廈門PX事件、前段時間的重慶出租車司機罷工事件,是走向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的過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標誌著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拐點,用我的話來說,中國已經進入了“多元互動”階段。我們可以把這些事件看成新的政治社會現象,普通大眾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提出政治訴求,政府則非常理性地開啟了與民眾的協商談判機制,實現了與民眾的良性互動。在利益博弈的過程中,雙方排除了意識形態的干擾,開始萌發出妥協精神,博弈雙方都講求務實的世俗理性,雙贏的概念滲透於談判雙方。社會的活力、主動性發展起來,公民社會逐漸發育。這是一個良好的開頭,不是說以後就很順利,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挫折,不能因此而失望,更不能因此而倒退。 

  時代周報:在目前階段,公民社會的發育有什麼樣的跡象可循?

  蕭功秦:首先是去意識形態化,不再一碰到事情,就上綱上線,這是鄧小平的務實路線在人們思想觀念中開花結果的表現。第二,社會出現了有明確界線的利益群體。利益群體有明確界線,利益訴求非常清晰,這樣就便於通過協商來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公民社會成長的征兆。這是拜市場經濟的發展所賜,法制的建設也功不可沒,政府的政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