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創夏:台灣政論節目的“療傷”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09-04-03 09:14:18  


台灣《新新聞》雜誌原總編、資深媒體人黃創夏。
  中評社北京4月3日訊/廣東《南風窗》雜誌昨天登載該刊記者對台灣《新新聞》雜誌原總編、資深媒體人黃創夏的訪談文章《台灣政論節目的“療傷”功能》,全文如下:

  台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今年2月4日公布“衛星廣播電視法修正案”,明確衛星廣播事業在制播新聞及評論時,應符合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如有違反情形,將處以新台幣3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款,最重將可停播。此舉針對台灣“名嘴”或政治人物常利用電視政論節目爆料,造成社會困擾之現實問題,但島內批評的聲音認為,這是限制言論自由,並被解讀為“名嘴條款”。 

  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歷史脈絡,造成了今日台灣電視政論節目的“百花齊放”。比如《2100全民開講》、《大話新聞》、《文茜小妹大》、《頭家來開講》等節目,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這類由固定面孔的主持人和名嘴,夜以繼日地評析、譏諷、指責、揣測、爆料政治人物、新聞事件,並且創造討論議題的節目,堪稱是“台灣特產”。 

  台灣的政論節目熱潮世上少有,其收視率之高,對政治(特別是選舉)事務的影響力,也讓研究電視傳播的專家跌破眼鏡,並在台灣形成政論節目、選民、政黨三者之間微妙的互動與共生關係。 

  每次大選之後,政論節目的收視率普遍疲軟,有的節目退潮消失,有的“名嘴”退場離去。但觀眾並不關心這些節目和來賓的去處,只要手持搖控器,隨時打開電視,那些政論節目就會為觀眾“送上”去除焦慮症的“解藥”。 

  這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探究台灣政論節目深受觀眾歡迎的原由,那就是,除了藍綠對立、壁壘分明的政治環境使然,這些政論節目流行十餘年而不衰的答案,是它具備相濡以沫、深化認同,甚至是“集體療傷”的功能。因為政論節目的主持人和“名嘴”,除了提供新聞事件的意見評析和觀察,也“代替”觀眾抒發對政局及政治人物的不滿和失落感,讓民眾從中獲得共鳴、發洩情緒,有人長期接受這種強刺激,對這類節目的“依賴”也就更加強烈,關掉電視,他們就感到空虛。 

  或是疏解不滿、尋求溫暖、鞏固認同,或是單純的信息需求,每個人收看政論節目的目的各有不同,得到的滿足也有千百種。定位和角色都很曖昧的政論節目是“良劑”還是“毒藥”?就此相關的話題,本刊記者採訪了台灣《新新聞》雜誌原總編、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先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