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離危機徹底結束尚遠

http://www.CRNTT.com   2009-05-10 06:32:53  


 
  美國經濟“空心化”之憂 

  就這樣,一方面是以網絡公司為代表的“新經濟”未能建立起可持續盈利的經營模式,一方面是以制造業為核心的“舊經濟”在互聯網的助推下大規模外流。進入21世紀的美國經濟開始急速地虛擬化和空心化。此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增長與就業崗位增長之間的相關性已經開始減弱,在某些行業甚至開始逐漸消失。所以說,美國次貸危機的禍根正是在美元最強勢的那段時間埋下的。 

  按理來說,與制造業崗位一起從美國本土流失的,除了生產綫與大煙囪,還有廣大中產階層的消費能力與國家的稅收根基,然而實際情況卻相反,直到危機爆發前夜,美國人也沒過上“緊日子”。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美元資產價格的全面上漲。此時美元資產價格上漲的背後,并不是美國經濟的真實增長,而是大量投放市場的“新美元”。換句話說,就是美元實際流通量的急劇膨脹。 

  美國金融體系發達,允許業主把房貸尚未還清的房子因市價上漲時增值的部分貸出來花掉,低利率催生的房地產大泡沫極大地推動了美國人的超前消費。大規模的貨幣增發就這樣通過發達的金融衍生產品造就了一大批“不想工作,也不必工作”的美國人。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選擇以更高的債務餘額換取眼前的舒適與快樂,地產泡沫的吹大直接推動了消費的“增長”,造就了二十一世紀初美國經濟的虛假繁榮,也造就了世人對美國經濟盲目的信心。 

  因此,不是發達的金融衍生產品與龐大的資產泡沫制造了問題,而是“定量寬鬆”的美元區貨幣政策通過它們制造了盲目的信心,從而掩蓋了真正的大問題:作為全球帝國核心的美國本土早已在唱“空城計”! 

  目前的危機是戰略危機 

  沒有制造業提供的服務對象,服務業給誰服務去?這句話其實也完全適用於美國經濟。倘若美國本土只有英倫三島那麼大,美國人口也只有幾千萬的話,或許美國經濟可以集中到金融服務業與高科技研發的高端,把實體經濟基本出讓給新興經濟體。然而,美國的三億多人口難道全都可以去搞尖端技術與證券期貨嗎? 

  從實質上看,“次貸危機”并不是純粹的金融危機,問題的根子是出在戰略布局層面。只要戰略布局上的嚴重問題依然存在,這場危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結束。 

  在認清問題嚴重程度的同時,大家還是不要盲目拿那些金融衍生產品作危機的替罪羊了!(作者黃光銳為獨立研究人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