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去貨幣化 能規避通脹風險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7-05 10:45:39  


 
  第三,“去貨幣化”進程估測。我們認為,通脹載體多為可貿易品,“去貨幣化”必須分析全球總供需。

  通脹的載體有很多是可貿易品,通脹問題不能只看美國或中國,在一段時間內,中美以外其他地區的經濟變化與中美本身變化可能存在抵消與對衝的關係。歐洲、日本、印度、俄羅斯、拉美等地復甦進程都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及通脹進程。而價格預期的轉變是“去貨幣化”行為發生的核心促發因素,這決定了“去貨幣化”進程的估測也必須是一個基於全球視野的綜合分析。

  因此,估測全球基本總供給與總需求的情況對於把握全球“去貨幣化”的進程極為關鍵。結合宏觀經濟學基本框架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我們對於全球可貿易品總供給、總需求的情況做了基本劃分,並測算了相關指數。總供給指數以各地工業生產的加權平均值作為代表;總需求指數以各地的消費零售、汽車銷售、房地產銷售的加權平均值代替,儘管這樣的總需求指數對於投資需求的涵蓋並不全面,但卻是一種較為純粹的終端需求指數,可以消除庫存投資周期因素對於經濟需求的扭曲,畢竟這種扭曲不可持續。

  第四,我們對於全球總供需分析基本結論是:供給誇大需求下滑幅度,工業生產即將恢復。

  統計結果顯示,美國、歐元區、日本、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8大區域總供給比總需求要差,工業生產可能已經誇大了經濟下滑的幅度,隨著總需求的回升,工業生產存在較大的正向拉力。以工業生產為代表的各地總供給下滑幅度明顯大於總需求下滑幅度,而且,很多地方工業生產4、5月份仍在向下;但是,消費品零售、汽車銷售、房地產銷售的下滑實際上並不可怕,一是綜合下滑幅度沒有工業這麼大,二是在3月份之後,總需求陸續出現增長,至5月份已基本確立回升態勢。工業生產與總需求之間的差別剛好與過去一段時間的“去庫存”現象形成互相印證。

  第五,我們預計通脹首發區域可能仍是中國、印度。

  新一輪通脹的首發區域可能仍然在中國與印度,此情況與2007年時的情形非常類似。在中國的原因在於區域總需求恢復大大領先於其他區域,最基本的依據在於各行業量漲很難價不漲,近幾個月,中國總需求曲線向右上方平移擴張的態勢明顯,在此情形下的總供需模型中,價格與產出將沿著原有的總供給發展,產出增加,伴隨價格上升。

  印度綜合需求情況也相對理想,該國總體經濟發展情況大約落後中國15年,目前正處於基礎設施、基本工業的大發展階段,印度石油多靠進口,在2007年開始的通貨膨脹中,印度CPI曾達到兩位數,至今同比仍在8%左右,2008年該國財政不堪重負,已進行過大力度的原油價格補貼改革,大規模地取消補貼,大宗商品漲價對於該國價格水平的傳導更加迅捷。

  近期,BDI指數的上升,也是加劇通脹風險的一大因素。首先,BDI指數影響運輸成本,廠商有將其向下游層層傳導的壓力;其次,BDI提高阻礙全球對於個別地區通脹壓力的吸收,當價格差異小於等於運輸成本時,各國的價差會被保持,從而加大中國與印度等需求擴張較快的國家成為“通脹首發區域”的可能性。

            下半年A股可看高3600點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觸底回升,市場風險溢價自高點回落。物價尚未全面回升,財政與貨幣政策積極寬鬆,利率低企,流動性充裕,這些有利的宏觀變量有望推動股市震蕩上行。

  目前A股市場處在由快速上漲向緩漲過度的階段,估值水平回升接近尾聲,業績前景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選擇相對低估和低漲幅板塊攻防兼備。其中,銀行的動態PE有從目前的15倍回升至18-20倍的趨勢,決定上證綜指定位至少在3200點一帶。

  市場的壓力主要在於基金贖回、“大小非”減持與IPO開閘等流動性對衝行為;加上股市與多數行業的季節性效應,三季度市場衝高後存在整固要求。但隨著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回暖,2009年A股盈利增長10%-15%的預期存在向上調整的可能,且到四季度市場則會進一步憧憬2010年的企業盈利恢復高增長態勢,加上大多IPO新上市公司盈利處於低谷,定位偏低有利於後市上漲,預計指數樂觀可看高3600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