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已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 仍有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09-07-26 00:40:18  


 
  關於“和平發展”的關鍵

  我看最重要的就是落實胡錦濤去年底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 30周年時發表的講話,簡稱“胡六點”;還有,今年5月26日,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會面時(簡稱“胡吳會”)又提出新的“胡六點”。兩者其中最重要、最緊迫的我看有以下三點:

  一是推進經濟合作。胡第一個講話的第二條: “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要求兩岸儘早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馬英九提出的是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而其實,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即使兩岸經濟關係常態化、制度化、完善化,這對兩岸經濟互利共榮,特別是目前合作共同抗擊國際金融風暴,以度過經濟危機,是非常重要,是大有好處的。

  二是結束敵對狀態。胡第一個講話的第六條:“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就是說,“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為求有利於台海局勢穩定,雙方應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就台灣政治定位問題,求得合情合理的解決,從而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三是增強文教交流。胡第二個講話的第三條:必須“積極促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沒有對“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認同”,前面講到的經濟合作和政治協議,就缺乏必要的共同思想基礎。特別是,台灣在近現代歷史上,曾經有過日據時期的“皇民化”運動,後來李登輝和陳水扁主政時期的兩次“去中國化”運動,使許多人的“中國意識”、“中華民族意識”受到人為的重大摧殘和傷害,使得做好這一工作顯得更加十分重要。
 
  以上三點,就兩岸關係來說,第一條是經濟基礎,二、三兩條是上層建築,兩者是辯證的統一關係,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所在。

  關於“和平發展”的障礙

  這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民進黨。蔡英文出任主席後,黨內有蔡派和扁派,兩派只有權力之爭,而無路線之別。蔡是“穿新鞋走老路”,原來的路線未變,而是扁規蔡隨,逢中必反、逢馬必反。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執行的明明是欲“國共和解、消除對立、造福台灣人民”的政策,而民進黨卻硬是歪曲成“國共勾結、矮化台灣、欺騙台灣人民”的政策。民進黨自己“端不出牛肉來”,卻硬說別人“端出的牛肉有毒”。馬英九主張的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至今仍難獲得“共識”。

  二是國民黨。60年的兩岸隔絕和國民黨的反共宣傳,加上中共本身也確實犯過一些政策錯誤,“歲月已經流逝,陰影仍然難消”,使國民黨及許多人至今仍存在一些疑慮。就馬英九來說,他至今還有兩個“包袱”,一是“外省人”的包袱,二是“中華民國”的包袱,從而使他在執行大陸政策上往往左顧右盼,動搖不定,欲行又止。總的說,馬的現行兩岸關係政策,台灣多數人是認可的,擁戴的,但存在的壓力和障礙也不少。有些人因馬的“抗壓性” 不強而有所擔心,我個人也懷疑他能否貫徹始終。

  三是國際勢力。準確地說,主要是美國的反華勢力。美國是“台獨”勢力的重要發源地,有一股傳統的親台幫和反華勢力,是美國對華政策中的一個逆流,對美國政府有相當影響力的。美國政府現行對兩岸關係的戰略是:“不統、不獨、不戰”。陳水扁主政期間,美國的戰略重點是“防獨”,不願這股勢力把美國“拖下水”;馬英九上台後,美國的這個戰略重點似已轉為“防統”,民進黨對於美國又有了更大的利用價值了。美國這種戰略如果不改,將使台灣長期處於“吊在半空、不統不獨、不上不下、不死不活、淩遲待處”的困境中。這是美國政府的一個“損人而不利己”的政策。

  有人會問:那麼中國大陸在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上有無障礙?我看是沒有的。我們主張的是“一個中國” 基礎上的和平發展, 設如離開了這個基礎,而去搞甚麼“台獨”或變相“台獨”,那就不可能有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