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不怕“洋盛”就怕“中衰”

http://www.CRNTT.com   2009-08-27 09:47:43  


千年相思竟難敵一枝玫瑰,令人嘆息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訊/雖是鮮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卻很少有人買一束送給心愛的人;雖是八月流火的炎炎夏日,卻看不到些許節日的熱情。昨天是被國人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但記者走訪商場、電影院等處發現,影院不促銷、花商不囤貨,七夕節有點冷(8月26日《重慶晚報》)。《廣州日報》今天刊登評論員郭兵的文章“千年相思為何不敵一枝玫瑰”,作者認為,“‘洋’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中’衰。…如今,更多的中國人開始移情於洋玫瑰和巧克力。極受追捧的外來情人節和盛況不再的傳統七夕節,該讓我們咀嚼出怎樣的味道?”文章內容如下:

  源於漢代的“七夕節”,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而來自西方的情人節,則不過幾百年的歷史,進入中國只有不到30年,但中西情人節PK的結果,卻是洋“盛”而中“衰”。千年相思竟敵不過一枝玫瑰,有人發出這樣的嘆息。 

  千年相思輸給了一枝玫瑰,傳統文化何以在洋節日面前如此不堪一擊?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但關鍵一點是,商業領域的推波助瀾,無疑已成為“洋節熱”日盛的有力推手。 

  本來,眾商家出於逐利的需求,往往沒有熱點也要製造熱點以帶動消費,而一些“洋節日”舶來之後,恰恰為推動消費提供了熱點,商家們自然不會放過機遇。因此,如何適應當前的節日經濟,實現傳統文化現代改造的市場取向,也許是傳統節日改進中不可回避的話題。 

  在崇尚文化融合的今天,東西方文化完全可以並行不悖。如在日本,西方的情人節在民間的盛況不亞於中國,但每年七月初七,日本很多地方都放3天假,大舉歡慶的場面令我們這個“七夕節”的發源地汗顔。 

  而在韓國,當我們逐漸淡忘甚至遺棄一些傳統文化的時候,他們卻成功地將其實現現代轉型並獲得國際認同,源自中國的端午節卻被韓國率先申遺就是明證。 

  “洋”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中”衰。在宋元時期,每逢七夕,市場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節日經濟也曾如火如荼。如今,更多的中國人開始移情於洋玫瑰和巧克力。極受追捧的外來情人節和盛況不再的傳統七夕節,該讓我們咀嚼出怎樣的味道? 

  作家馮驥才曾撰文指出:我們不能丟棄自己的節日,因為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它一種文化的生日。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讓傳統文化與時俱進,讓古老的節日迸發出新的活力,實在是一個重要而迫切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