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無就業復甦 中國需要警惕嚴防

http://www.CRNTT.com   2009-12-15 10:41:33  


要對“無就業復蘇”保持警覺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訊/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明年將繼續保持現行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正是依托這一系列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與美國、歐盟、日本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更快實現了V型反轉。

  經濟導報發表記者王迎波文章表示,在經濟數據一片向好之時,我們還需注意,政府的工作目標除了實現經濟增長以外,另一項就是實現充分就業。由於經濟刺激政策的“邊際遞減”效應,當政策力度過於集中到資本密集型產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而不是一般的勞動密集的產業和廣大民營中小企業時,其效率就難以最大化地發揮,出現“無就業的經濟復甦”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文章分析,“無就業復甦”將改變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目前在中國國民收入初次分配領域,勞動者工資增長趕不上企業利潤增長是一個普遍現象。伴隨著“無就業”的經濟增長,資本和土地兩大生產要素的禀賦收益權將大大增加,勞動力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越來越小,就業增長的彈性越來越低,勞動者將難以分享到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福利增加,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無就業復甦”亦無法拉動內需,使經濟失去內生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但是,就業是根基,就業、收入、消費、增長之間是不斷正向強化的循環圈。失去了這個根基,內需則無從啟動,經濟內生動力也就無以為繼。

  更為嚴重的是,“無就業”的經濟復甦由於無法積累人力資本,將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中國的穩定和持續競爭力。

  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避免可能會出現的“無就業復甦”或“無就業增長”現象。“保增長”和“促就業”之間需要設計有效的協調激勵機制,來保持兩者正向促進的彈性關係。

  文章稱,至於預防的“藥方”,我們可以進行大致的梳理:

  首先,在政策上引導資本流向能夠產生更多就業的行業,降低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高門檻,釋放中小企業的經濟活力和對就業的吸納力。

  其次,促進第三產業的大發展。這是一條根本出路。我們看到,過去幾年,勞動力市場上同時出現過“用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兩個矛盾的現象,其本質就是就業市場存在的結構性矛盾———第二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更強,而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

  最後,增加勞動者收入,提高工資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會保障和救濟制度。提高收入是為了增加居民消費水平,擴大內需;完善保障體制,則是為了打消他們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