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後哥本哈根 中國如何化解輿論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09-12-25 00:40:20  


 
  但對中國來說,上述變化也有一個負面效應,那就是外界對中國的期望值空前提高,且提高的幅度明顯超過了中國的實際承擔能力。這兩年來,不管國際上遇到什麼大事,人們都要把眼光投向中國。這次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前,各方就盯住了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是個新興經濟體中的代表,也是最大的排放國。既有錢搞減排,也有很大的減排空間。

  實際上,在哥本哈根會議的後半程,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的減排責任,已經取代了前一周的話語主題——氣候正義問題。且與此前的國際會議不同,中國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發達國家,也來自發展中國家。後者擔心大會達不成有約束力决議,他們就無法獲得三年過渡期的援助,島國聯盟更是擔心自己的生死存亡問題。可以說,中國在此次大會上感受到的壓力,是近幾年國際會議上不曾有過的。這一點,在巴西總統盧拉18日的表態後,就更突出。盧拉表示,巴西願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理解和支持美國關於減排透明化的主張,並反對以“政治聲明”的形式結束大會。

  綜合各方面情况看,中國無疑應把後哥本哈根時代的氣候問題的複雜性,估計得更足一些。這次英國方面的言論,實際上只是開了個頭。可以預見,今後諸如此類的言論還會以不同形式拋出來,因為它背後有一個輿論基礎。對此,中國要有充分的思想和行動準備。一方面,要在向外界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關鍵的,要充分利用目前“自願減排”的時間機遇,加快國內節能減排的步伐,同時在減排機制上儘快與國際接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