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與印度相比誰的經濟增長更可持續?

http://www.CRNTT.com   2010-01-08 08:01:52  


 
  但是,與錢納裡所發現的一般規律不同,印度剛剛進入經濟起飛階段的時候,其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占到了很高的比重,不僅超過了農業,甚至已超過了工業。根據有關統計資料,在印度的GDP中,服務業占50%,工業和農業各占25%,與印度在結構上幾乎完全相似的國家只有兩個,那就是葡萄牙和希臘,但這兩個國家都已經不再是發展中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而是中等發達國家。從印度農業和工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基本相同的事實來看,印度應該是一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可是它在經濟結構上為何會具有中等發達國家的特征。對於這個問題,法裡德.扎卡利亞做了很好的解釋,在他看來,印度服務業的早熟實在是出於無奈,因為印度缺乏發展工業的基礎設施,從而導致了印度經濟發展的獨特之路,那就是在工業尚未得到充分發展之前,市場不得不去發展服務業。

  印度的基礎設施之所以匱乏,關鍵在於政府不作為,而政府不作為又是由印度的體製造成的。如前所述印度的經濟增長是市場導向的,政府規模較小,稅入較少,所以沒有能力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基礎設施供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印度做不了製造業,就只能去發展服務業,從而使得印度的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奇高。然而問題就在於印度為什麼能夠在製造業發展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卻能發展出一般發展中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難以想像的、規模極為龐大的服務業,以致被世人稱之為世界的“辦公室”。概括地講,印度的服務業發展得益於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因特網經濟的發展使得服務業的外包與分工可以分散到全球各處。服務產品原本就沒有運輸成本,但是服務產品經常是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的,所以,在網絡誕生前,大部分服務都是本地化的。但是因特網的誕生使得服務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在空間上加以分離,從而使得像印度那樣沒有本地服務需求的國家也可以加入到全球服務業的外包分工中去。二是印度在全球服務業中所具有的比較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吧),這種競爭優勢反映在兩個方面:與世界上大部分擁有低成本競爭優勢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它有語言優勢,因為印度是個講英語的國家;與世界上大部分講英語的國家相比,它又是個擁有低廉服務成本的國家。

  至此,我們不難發現,印度的服務業在GDP當中所占的比重之所以非常高,並不是因為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或者就像國際上很多學者所認為的那樣,它的經濟結構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而言更加先進,而是因為它的基礎設施過於落後,以及不同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禀賦,再加上因特網技術的發展為其提供的歷史性機遇。如果以上的分析是正確的,那麼中國千萬不要與印度進行簡單的結構比較而得出中國應當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看法或者政策結論,因為這會導致中國走上背離禀賦給定的比較優勢的發展道路,而錯失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歷史性機遇。

  其次,再來分析印度的居民消費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為何會高於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原因。印度的個人消費高得驚人,要占到其GDP的67%,不僅大大高於中國,而且也高於任何其他亞洲國家,幾乎可以和美國媲美,美國居民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說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了,大約為70%左右。在一個人均收入水平遠遠低於中國和大部分亞洲國家的印度,為何會有如此之高的居民消費率呢?從表面上看,似乎可以歸結為印度與其他亞洲國家不同的消費觀所致。經濟學家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除印度之外的亞洲國家是依靠儲蓄來推動經濟增長的,而印度是依靠民眾的消費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因此印度的經濟增長要比大部分亞洲國家顯得更加健康。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依靠本國居民消費來推動的經濟增長比依靠儲蓄、投資和出口來推動的經濟增長更加穩定。但是,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此,而是在於為什麼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亞洲國家不能順利地走上依靠本國居民消費支出來推動經濟增長的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