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0-01-25 11:00:25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訊/在近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體學習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普遍預計,今年會是中國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一年。《人民日報》今天登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的評論文章“以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其內容如下:

  200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這一重要論述,不僅對做好2010年的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為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國經濟將從主要追求數量擴張向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轉型。今後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圍繞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展開。

     我國面臨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的繁重任務

  經過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許多重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這說明,我國經濟在規模和數量擴張上取得了驕人成績,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工業大國。同時也要看到,由於基本上沿襲了粗放型擴張模式,我國經濟積累了不少不協調問題,制約著經濟穩定、高效和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主要包括:投資與消費失衡,最終消費占GDP比重降到50%以下,其中居民消費2008年降到只占GDP的35.3%;內外需失衡,過於依賴外需,而內需嚴重不足;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失衡;區域、城鄉發展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特別是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太低。在這幾個失衡中,關鍵是投資(或儲蓄)與消費失衡。投資增速高,產能過剩,國內消費不足,只好靠擴大外需尋找出路,出口依存度一路攀升;投資增速高,粗放擴張,必然要付出過大的資源環境代價;投資增速高,片面追求GDP增長,財政用於支持欠發達地區和扶助低收入群體的財力不足,就不能很好緩解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經濟和收入差距,不能有效扭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局面。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使我國經濟的失衡問題和粗放擴張問題更加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味著經濟轉型,即從追求數量擴張轉變為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真正走上穩定、協調、高效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軌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沒有十年八年的努力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從現在開始,就要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三個轉變”,即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為此,應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當前的重點是調整投資和消費結構,提高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抑制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加大節能降耗減排力度,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農民轉為市民的進程,有效擴大內需;等等。如何兼顧好優化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與經濟增長,可能是今後經濟工作最不容易處理好的一道難題。但只要我們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我國經濟就能在新的起點上順利實現轉型,進而實現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的新跨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