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孔子》之“爛”,爛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0-01-28 10:57:06  


 
  電影《孔子》的另一場重頭戲,是孔子離職後到衛國,單獨會見南子。兩人見面談了些什麼,史書沒有記載,只說孔子向子路發誓沒有任何非禮之事。在電影中,周迅扮演的南子對孔子眉目傳情,言語挑逗,但很快被孔子的兩句之乎者也感動了,和孔子成了心靈知己,甚至說出了“世人都知道夫子的痛苦,但沒有人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達到的境界”這樣無厘頭的話(這種不著邊際的“詩話”,國產古裝大片裡倒是屢見不鮮)。

  再說歷史的真實。子見南子,也是在衛國和齊、魯結盟反晉的國際大背景下發生的。以往,衛國也和魯國一樣服從晉國,但在孔子去衛國前不久,因為晉國執政太過跋扈,衛靈公也下決心和晉國決裂,齊、魯、衛三國形成了反晉聯盟。南子比較風流,名聲不好,衛太子曾經想殺掉她,計劃洩露後也逃到了晉國。所以衛靈公和南子很擔心晉國扶植衛太子殺回來篡權。

  孔子執政時參與建立了齊、魯、衛聯盟,他辭職後,很多弟子仍舊在魯、衛兩國做官。所以南子見孔子,還是希望他能積極維繫同盟,共同對付晉國。但見南子這一幕,在後世的文學裡都被剝離了國際大環境,演義成了美女挑逗老學究的感情戲。電影的這一情節,其實是照搬以前的電視劇《孔子》。

  幹巴的弟子形象

  電影後半部分,是孔子和弟子們周游列國的經歷。這部分過於散漫、拖沓,缺乏集中的矛盾衝突。

  孔子周游列國時,已經是擔任過大司寇的高級官員,在各地受到的接待規格都比較高,真正窘迫的時候很少。電影為了表現悲情主題,這方面做了一些誇大。另外,放下當時列國爭端的大背景不講,周游歷程中可以重點塑造一下幾位孔門弟子的形象,但電影在這方面令人失望。出鏡最多的弟子是顔回,表現得太哀怨愁苦。子路也完全刻畫成了李逵、張飛形象。可以說,電影對周游時期的孔子師徒表現得並不成功,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記載都沒得到利用。

  比如《史記》中,孔子一行被蔡人圍困,斷糧多日,孔子也對自己的理想產生了懷疑。他把幾個弟子挨個叫到身邊,問他們:“落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不是我們提倡的‘道’有什麼問題?”

  子路直接提出意見:“是不是咱們不夠仁?或者不夠聰明,所以沒人理解咱們?”他這個回答太直率,被孔子生氣趕走了。子貢的回答委婉一些:“先生的道可能太高深了,一般人理解不了。您也許可以搞點通俗的理論?”孔子聞言更為生氣,大罵子貢只知道迎合俗人,沒出息,又將他趕了出去。最後是顔回:“老師您的道是太偉大了。當權者不肯用,那是他們的恥辱。沒人用怕什麼?沒人用的才是真君子!”這才讓孔子開心起來,誇顔回不愧是顔家的孩子(孔子母親是顔氏)。最後孔子氣消了,但還是派子貢出去請救兵,才使得以脫險(因為子貢做生意,有錢且世故)。 
  這一幕很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幾個弟子的性格也表現得很生動,圍繞它完全可以設計出很有趣的故事,比如弟子們對孔子學說的不同理解、對現實選擇的爭執等等,由此構成周游列國部分的主要情節。可惜電影一直在刻意塑造悲情氣氛,放棄了這方面的努力。

  總的來說,電影《孔子》想表現一位悲情聖人,所以將複雜、真實、鮮活的孔子删減成了一個簡單、扁平的側影,電影因此平庸寡味。如果說《孔子》可以提供什麼借鑒,那就是不要指望用電影塑造“聖人”——畢竟跪著難以拍出一部有趣的電影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