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誰是最可愛的人》退出教科書是時代的進步

http://www.CRNTT.com   2010-02-14 09:29:15  


 
  其次,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兒童不宜的作品。儘管描寫了志願軍的頑強犧牲精神,但是過多的渲染了暴力和殺戮場景,特別是少年兒童心智發育不健全,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很低,這種一味渲染暴力場景的文章,對少年兒童的心理有一定負面影響,容易誤導孩子們內心的暴力傾向。如果用電影分級制度來看待,這篇文章應當屬於限制級別,不論文章文采如何,它的戰爭場面描寫類似於《拯救大兵瑞恩》的血腥殘酷。現在讓我重新看待《誰是最可愛的人》,除了覺得志願軍的可愛之外,我更覺得他們很可憐,志願軍可憐,美國軍可憐,南朝鮮軍可憐,北朝鮮軍也可憐。戰爭這個魔鬼讓本該和平共處的人們變成一群互相殘殺、互相撕咬、沒有人性的一群瘋子,一群被戰爭殘害的無辜的人。電影《集結號》就是當前對戰爭反思的人文力作。

  再者,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的文筆一般,除了刻意渲染戰爭場面的慘烈和一些革命英雄主義式的“光輝語言”之外,我們看不到對戰爭的人性反思。

  對於思維正在發育中的不成熟的少年兒童,我們談論生命和死亡這個話題時,應該慎之又慎。如果我們一味的鼓勵少年兒童“為自己的信念不惜去死”,一味的讚美歌頌為了信仰去犧牲生命,即便這樣的信念再正確、這樣的信仰再正義,我們都不能堂而皇之的在少年兒童中推崇這樣的“蔑視生命”的殘忍價值觀。否則,這樣的做法和哈馬斯將婦女兒童馴化為“人體炸彈”沒有任何本質的不同。

  戰爭讓婦女兒童走開,無論這樣的戰爭正義與否,對於孩子,我們都不能美化戰爭、歌頌戰爭。孩子們應該受到啟迪人性的教育、尊重生命的教育,而不是戰爭教育、犧牲教育、仇恨教育。對於曾經鼓勵的“賴寧式的革命英雄主義”,我們當前的教育理念是尊敬,但絕不提倡。我們對孩子們的唯一要求是:善待生命,保護自己。

  那麼,在中小學課本中應該推行什麼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呢?

  都德的《最後一課》就是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文章,那篇文章是我整個學生年代印象最深刻的愛國主義文章。濃得解不開的愛國情結,沒有血腥、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鼓惑人心的政治語匯,句句洋溢偉大的人性光輝。它和《誰是最可愛的人》的顯著區別是,前者不但寫了對祖國的愛,還凝結對戰爭的恨。那一個小小少年的亡國憂傷深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異鄉中國人,很多年過去了,小弗郎士是我最喜愛的少年,韓麥爾先生是令我敬仰的異國老師。

  可惜這樣的的彰顯人性的愛國主義文章,我們國家太少。另外,諸如《我的叔叔於勒》、《背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都將是經得起時光檢驗的不朽力作。文學文學,首要的就是要展現文章中的人文、人性,缺乏人性、人文的文章,文筆再好,都會很快被歷史所遺棄。

  教育的功能是啟迪、智慧、開悟,尊重生命、關愛自然應該成為教育之共識。因此,教科書去除《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時代的進步。當然有不同的爭論是好事,教科書本身也是社會改革一部分,改革自然就會有爭論,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是一個允許爭論的時代,這是我們國家之幸。

  還原歷史之真實,才能開悟民眾之民智,提倡真正的“真善美”之教育。真是真實、真理,善是善良、善待生命和自然,美是人性之美、生活之美。讓中國下一代受到真正的真善美教育是我們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