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孔子遭“愚樂”,天喪斯文乎?

http://www.CRNTT.com   2010-02-12 11:53:09  


在于丹之後再遭胡玫的“愚樂”,孔子在今日中國的命運真是“天喪斯文”呼?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訊/大陸胡玫執導的電影《孔子》上演後,質疑聲一片。光明網-中華讀書報今載肖鷹文章“孔子遭於丹胡玫‘愚樂’ 天喪斯文了嗎”,內容如下:
 
  電影《孔子》只是“愚樂孔子”

  胡玫執導的電影《孔子》,號稱“再現中國聖人孔子的史詩電影”。我觀看這部電影後,只想到當今“愚樂中國”的兩個當紅明星:張藝謀和於丹。從場景看,《孔子》應當冠名為“胡玫仿張藝謀電影”,因為在這部電影中那些頗有觀賞效果的“High”的場景,都是張藝謀的“大群眾場景”的翻拍。然而,胡玫的《孔子》,雖然形是張藝謀的,魂卻是於丹的。

  在影片中,顔回對政治失利而出走他鄉的孔子說:“夫子,您曾經對我說過,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麼就應當去改變自己的內心。”這句話直接脫胎於《於丹〈論語〉心得》。在該書中,于丹說:“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我們不要小看了這句話,這句話是“精神愚樂按摩師”于丹開給“於粉們”的犬儒主義快樂妙方:面對現實,你不需要執著和進取,只要逆來順受和自欺。

  “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麼就應當去改變自己的內心。”這句話在當下的消費文化中也是一句雷人的“潮話”,不僅兩千多年前的孔顔未曾說過,他們也未曾夢想到過。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裡仁》)這段自白是孔子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宗師的一生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光照千秋萬世的偉大人格的磊落自白。孔子如此精神人格,他豈會教導弟子們苟且偷生、以自欺而求犬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