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徹查山西疫苗事件的核心是反腐敗

http://www.CRNTT.com   2010-03-22 09:17:49  


 
  關於“山西疫苗事件”,已經有太多是是非非。一方是義正詞嚴的記者及所屬報社,“對報道涉及的全部事實承擔法律責任”;一方是言之鑿鑿的山西衛生廳,“報道基本不實”。相差萬里的說辭,其背後上演的依舊是謊言與真相的博弈。真真假假如霧裡看花,孰對孰錯尚期定論。一切懸而未決之下,輿論風向已然愈發對山西衛生廳不利。網絡民情幾成一邊倒之勢,激憤、質疑,口水伴著磚塊橫飛。

  此事上,網友的“正義感”再次被點燃。面對無辜逝去的幼小生命,同情天然演變為聲援。且,這種飽滿的“正義感”,如此輕易地找到了宣洩的理由——失之公正的自查程序與火急火燎的“基本不實”。調查一天就有科學結論?驚人的效率,必然伴著可信度被稀釋。究其原因,不排除兩種情況:其一,確無其事,以至山西衛生廳不屑用一場浩大的調查,回應“無中生有的無理取鬧”。其二,確有其事,當事方出於自身利益考量,而遮遮掩掩。但無論初衷如何,流程操作上的失當,早就注定了結論的正義性流失。

  這場耗時一天的所謂調查,“7位簽名的專家中,有3位專家就來自山西省疾控中心,另外4位專家也都是山西省內的”。自查自糾本就曖昧,駭人“高效”更是吊詭。這一切的背後,消耗的是部門權威與政府公信。我們自然不能無端懷疑專家的人格,但利益部門回避機制的缺位,依然給了公眾足夠的質疑理由。此事上,非獨立的第三方調查而不具說服力。

  本可以通過行政與司法渠道完滿解決的事情,由於得不到相關部門積極回應,正變得糾結不清。家長希望和領導見面,希望進入衛生廳大院。而後果可想而知,“遭到拒絕”、“被當眾推到在地”。事實上,如此舉動很可商榷,正如某工作人員言,“走程序”才是正途。將希望寄托在“見領導”之上,多半會收獲失望。法制社會,程序至上,根深蒂固的“青天意識”早已不合時宜。

  但,我們同樣看到了這樣的報道——“山西數名家長就問題疫苗到法院請求立案被拒”(3月20日《廣州日報》)。沒有理由,沒有解釋,更沒有書面回覆,只有拒絕。當訴諸司法無門,家長們又能去走怎樣的程序?衛生廳外喧囂的人群,何其悲情而無奈。由此,這種“突破程序”的行為,得到了網友非理性的支持。

  真相雖未明,但至少要有探求的願望與行動。而這個尋找真相的過程,更需職能部門與民眾的合作。唯有保障當事方利益訴求路徑通暢,才可避免不公正的新聞審判和公眾印象化的道德指責。關乎生命,民眾不想再次成為“不明真相”的那一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