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絡實名制“特區” 建不得

http://www.CRNTT.com   2010-03-22 10:59:52  


 
  在討論“實名制”之前,得首先確定“實名制”的主要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網絡服務早就實行了實名制。家庭用戶通過電信或網通等網絡服務接入商進入互聯網,都需要持個人身份證辦理。

  網絡服務合同上,也有詳盡的家庭住址。按正常程序,開辦網吧同樣要經過繁複的審批,這也是實名制。網民可以在網絡前台匿名發言,但對於絕大多數不懂得規避IP追蹤技術的網民來說,在後台都是實名的。當然,也有網民通過網吧或代理服務器上網。一些黑網吧往往也不對前來消費的網民進行身份登記,一些網民在上網時還會使用在國外的代理服務器來隱藏自己的IP地址,這些特殊的例子,尚是“後台實名制”無法監管到的地方。

  而主張“網絡實名制”的往往並不滿足於“後台實名”,而是要推廣“前台實名”,即要求每位網民必須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和姓名在網上發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前台實名制”一旦實施必將使新興的網絡業陷於困境。互聯網在中國的迅猛發展,除卻有網絡自身的技術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與平等、自由、免費這三大特點密不可分。以博客為例,其本來面目應為“私人網絡日志”,在中國,“私人網志”迅速演變成具有公共性的發表園地。在中文博客中,無論是風風火火的名人博客,還是熱鬧或冷清的草根博客,大多是將博客視為“第六媒體”或諸如此類的功能來加以利用的。博客由“私人日志”向“公共媒體”的變異,有其濃厚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淵源。

  今天,網絡事實上承擔了表達民情、舒緩民憤的部分功能。越來越多的“網絡反腐個案”,證明了在現階段網絡監督還無可替代。如果沒有網絡匿名制,韓峰的日記就不會現身網上。在轟動全國的“xx腐敗門”事件背後,公民參與日益提升,“以權利監督權力”的實踐愈加明晰。網絡匿名發言的便捷事實上使這些原本屬於個體的公民言論得以凝聚,從而構成影響巨大的“公共事件”。這種網絡監督,也在結果上部分化解了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積怨,避免了更為嚴重的事件的發生。

  很難想象,如果政府對網民和網絡服務提供商規制以更嚴苛的責任(比如“前台實名制”),我們的網絡業和作為時代背景的社會結構轉型會走向何方。支持“網絡實名制”者常引證韓國也實行了“實名制”。但韓國的“實名制”僅限於政府網站,而中國的網絡輿論卻主要是由民營網站(如四大門戶網、天涯等)提供的。無論從走向公民社會的時代背景,還是從網絡產業的發展來看,網絡實名還是留在“後台”的好。(大洋網-廣州日報  2010年03月22日 作者:王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