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有一種非法辦學叫月薪200元

http://www.CRNTT.com   2010-04-08 14:04:24  


 
  孩子們的普通話不是太好,提問時多喜歡用苗語,吳藝偉則用苗語夾雜漢語回答。禾庫鎮屬於純苗區,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孩子多採用這樣的雙語教學。 

  跟吳藝偉一樣,鳳凰縣禾庫鎮大塘村大塘小學的代課教師吳文忠採取的也是“複式教學”。 

  這學期,大塘小學的二年級有17個孩子,三年級有10個孩子,一節課中,吳文忠平均每個年級教20至25分鐘。比如,3月25日上午,三年級的學生抄寫古詩的時候,二年級的學生就學數學,用乘法口訣求商……一天下來,吳文忠感覺很累。 

  平時顯得內向嚴謹的吳文忠,在看到上課之前孩子們合唱《大蘆笙》搖頭晃腦的模樣,神情變得柔和起來。吳永忠夫婦愛好文藝,大塘小學的文藝演出在禾庫鎮,甚至鳳凰縣,都是出了名的,當地的“六一”文藝匯演,大塘小學總能捧回獎狀,當地村民流傳著,“如果大塘小學不參加,文藝匯演就沒什麼可看的了”。 

  但這些榮譽,並不能改變大塘小學缺桌少椅的現實,在僅有的約2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中,所謂的課桌不過是在水泥磚上架上一塊破舊的長木板。水泥磚是吳文忠親手做的,這位大塘小學唯一的老師兼校長還負責一切校舍維修工作。 

  最多的時候,大塘小學有30多個學生。沒有操場,吳文忠家的院子又太小,孩子們上體育課時,只能轉移到老校舍那塊已經垮平了的舊址上,沒有籃球、足球,孩子們的娛樂是偶爾跳跳繩。 

  1997年,畢業於鳳凰縣技術職業中學的吳文忠由村民推薦、經禾庫學區批准,成為一名代課教師。吳文忠的父親,65歲的吳子先,退休之前是一名公辦教師,曾在大塘小學任教過的吳子先在該村聲望甚高,老先生一生的夙願就是希望兒子也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做老師挺光榮的!”他至今這麼堅持。 

  值得一提的是,大塘小學就開在吳文忠的家裡,迄今已經辦了有12年。1990年,大塘小學的老校舍垮塌,此後該小學就一直是設在租借的大塘村的民房中,在吳文忠的父親吳子先時代亦如此。鑒於“在別人家上課,不方便”,吳文忠接手後,索性將大塘小學設在了自己家的一間空房中。 

  此種情形,方圓皆知,不足為奇。比朵小學校舍垮塌了十多年了,現在孩子們還是分流在一位公辦教師的家裡上課。 

  此外,石傑華老師執教的吉雲村巴幾小學,也是設在自己的家裡。“包幹到戶”的時候,村里把巴幾小學的地賣了,校舍也拆了,從1998年開始,巴幾小學的孩子們結束了步行一個多小時山路到吉雲片完小上學的歷史,開始在石傑華騰出來的兩間房子里上課,現在每周三下午有一節音樂課,石傑華教孩子們唱《小燕子》,孩子們很喜歡。而吳妹女老師執教的崇寨村都沙小學,也是位於大山深處,實行一人一校,複式教學。 

扎下了根 

  在當代課教師之前,吳文忠曾在吉首開過餐館。13年過去了,中間有好幾次,他都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村民跟他說:吳老師,村里人缺少文化,你就留下來吧。 

  同九龍寨小學一樣,大塘小學如果停辦,村里的孩子得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到臨近的禾庫鎮上的小學念書。 

  吳文忠迄今是大塘村“學歷最高的人”,普通話帶著鄉音。而他的一些同齡人,至今不太會講普通話,而大塘村的孩子在入學前普遍只懂苗語。 

  如今,他回想自己在每一個人生拐點中的抉擇,竟然都是“留下來”,“教書”,所有的選擇,都不如站在三尺講台上,“那麼踏實”。就像如今院落中的那株梨樹一樣,慢慢地在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開出了白淨的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