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八問“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

http://www.CRNTT.com   2010-05-07 10:51:39  


 
  五、沒有突出重點。在這個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要抓“改革的試點”,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歷數了10個改革試點以後,人們不無遺憾地說,這又是一個面面俱到的試點方案。錢學森先生2005年7月29日向溫家寶總理提出:“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去辦學”,直到錢老逝世,他的建言仍沒有落實,以至於留下了一個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的難題。如果抓改革,首先就要抓“大學創新教學模式”的試點,可是規劃綱要中並沒有重視這個重大問題。此外,諸如大學校長遴選的試點、大學通識教育的試點、大學自主招生的試點等,都沒有列入試點,實有遺珠之憾。

  六、繼續沿用工程思維的舊習。在過去10年中,教育部制定了10多個教育工程,這是以計劃經濟思維指導教育工作,明顯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這些工程執行得怎麼樣呢?人們沒有看到教育部的評估,恐怕大多數都是不了了之的“爛尾工程”。這次制定規劃綱要,不僅沒有摒棄計劃思維模式,反而又提出了7大工程,在工程中又套進了若干工程,如在“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中,又包含著許多工程、計劃或基地建設等。在所謂的7大工程中,有一些並不是特別重要,也不一定需要教育部出面來抓,顯然教育部是“為工程而工程”。

  七、“變法不變人”。這次規劃綱要的制定者,主要是教育部的政策研究室、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和教育部各司局的負責人。不難想象,教育部過去那些規劃和教育工程,也都是出自這些人之手。我想起了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的一句話,他說:“變事而不變法,變法而不變人,則與不變同矣。”既然規劃綱要制定者還是原來那批人,怎麼可能由他們制定出一個有改革精神的規劃綱要呢?一位教育評論家,專門把這次規劃綱要與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作了對比,他無奈地發現,現在的改革目標在17年前都提出過,甚至文風都雷同,諸如什麼“探索”、“逐步”、“工程”、“注重”、“樹立”、“自主”、“完善”,等等。

  八、缺乏相應的對比方案。制定規劃綱要應當有不同的對比方案,甚至允許獨立的學術研究機構提出方案。沒有比較,就不能擇優取舍。正如李銳先生所言:現在搞規劃是“皇帝選妃子,只送一個,不要也得要。”同時,這個規劃綱要仍然是閉門造車,儘管參加調查人員眾多,但卻沒有邀請富有改革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和新聞界人士參加,甚至連聽聽他們意見的機會也不給,這能做到兼聽則明嗎?因此,教育部沾沾自喜的5000條建議、40遍修改和210多萬條網帖,不如錢學森先生一條建言;1000多人的調查,甚至不如聽一聽一個真正改革者的一席肺腑之言。從創造學上講,任何發明創造最初都是源於個人的創意,而絕不是靠搞群眾運動或人海戰術所能奏效的。

  本來,規劃綱要第二輪公布時,正是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開會期間,可令人奇怪的是,規劃綱要竟然未能成為議論的中心,媒體相關的報道寥寥無幾。這說明,人們已經厭倦了,對這個規劃綱要已不抱太大的期望。儘管如此,規劃綱要是一定會按時批准頒布執行的,因為民意在這方面是不起作用的。

  這個規劃綱要究竟會取得什麼樣的成效呢?我們不知道,也許需要等到10年後才能作出評估。但是,從教育部過去的種種表現,不難預見這個規劃綱要又將是一副安慰劑。我寧願自己的預言是錯誤的,但願以上所言對教育領導部門起到警示作用,喚醒它們的良知和智慧,希望它們不要再一次讓全國人民失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