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奧運到世博:改變西方對中國陳腐印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5-10 13:43:57  


 
  4月27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向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國際舞台上絕對不可或缺的一方。當今世界的任何重大事件,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將無法處理。我們需要和中國一起應對21世紀重大挑戰,如防止氣候變暖、經濟危機、全球治理改革以及重大的地區危機。”

  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給人類的歷史書寫了新的篇章。2008年,登上奧運會金牌榜首位的中國,經濟總量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但這不是中國人應該沾沾自喜的時刻——奧運會閉幕之後,與“雷曼兄弟”將世界引向深淵同步,三聚氰胺,一種普通的化工原料被大量摻入奶粉,擊垮了中國最大的乳品生產企業三鹿集團,激起食品行業的驚濤駭浪。中國人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巨大喜樂,驟然跌落。

  過去兩年中國大事小事不斷,也引發一系列變化。2009年7月6日,中央電視台以直播的方式對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的打砸搶燒暴力事件進行了報道。主持人白岩鬆評論說:“當我們按新聞規律去辦事,更人性化更開放更透明,我們就能理直氣壯面對那些不客觀的新聞報道,並使這種不客觀和不真實成為醜聞和笑料。”

  北京奧運會閉幕儀式上,國際奧委會臨時增加了一個活動——向奧運會志願者致敬。奧運會志願者代表著的公民社會參與精神,化作中國社會進步的力量源泉。這樣的故事,人們還能在上海真實地感受。

  人類在地球上塑造的文明形態,正處在產業革命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之中。因禮贊工業文明而催生的世博會,正遭遇著反思工業文明的後現代挑戰。事實上,這種挑戰,已成為世博會呈現的內容本身。人類文明的變革與中國社會的轉型相交織,給我們觀察這一屆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提供了視角。近代以來,以上海為前沿,中國經歷了一場被動向外部世界開放、學習,到主動開放、學習的過程。這樣的過程,還在繼續。

  世博會開幕前夕,普利策獎獲得者、美籍華裔攝影家劉香成與英國藝術評論家凱倫•史密斯共同編著出版《上海:1842-2010,一座偉大城市的肖像》一書。“老天對中國人並不優厚,中國有著這麼多人口,國土面積卻以山區為多,”劉香成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但這並不妨礙中國人民創造生存的奇跡,因為他們是勤勞刻苦,最善於學習的民族。”

  4月3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上海世博會歡迎晚宴上致辭:“上海世博會將向世界展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正在改革開放中快速發展變化的中國,搭起中國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同世界交流合作的橋梁。”

  直到今天,中國還沒有停止向世界學習。這是中國之幸,也是“和諧世界”之幸。(作者:王軍)


新聞鏈接:中國向世界學習的機會

  《瞭望》周刊;5月10日 

  2010年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令世界的目光雲集於黃浦江兩岸。作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近代的“大上海”正是在中國向世界學習的過程中崛起的。而今天,“大上海”更被視為中國現代化的縮影,近代史170年來中國向西方的學習歷程如何評價?

  在北京奧運會後舉辦的上海世博會,對於中國與世界具有何種不同的意義?1975年起世博會開始形成對人類文明模式進行反思的慣例,後危機時代,世界各國對過去及未來,有了新的思索與展望,這對於處於現代化征程中的中國有何啟示?

  帶著這些問題,本刊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化學者張頤武,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社科部副部長強世功。

被動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瞭望》:鴉片戰爭後,中國人被動地學習西方以“救亡”,透過上海這一中國近代化的縮影,如何評價近代史170年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強世功:近代以來,中國面臨巨大的轉型,既有來自西方文化的挑戰,也有來自中國社會自身的壓力,可以說內外交困。在這種緊迫的背景下,我們當然希望找到最直接的辦法來擺脫困境,“向西方學習”無疑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路徑。

  因此,必須高度肯定近代以來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是否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本身就是一個民族能否成長、一個文明能否延續的關鍵。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中華文明的生命力。不可否認,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全盤西化”之類的激烈主張,但我們不要忘記,在這種主張背後,往往是把“全盤西化”作為手段,是通過全盤否定來救治中國文化、復興中國文化。因此,我們要看待近代以來在保守與西化之間的論戰中,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追求民族的獨立與自主,在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擺脫被支配的命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種連續性體現了一種“保守”的精神氣質,即對中華文明作為“天下中心”具有根深蒂固的自信,正是這種自信使得中國人以主人的心態積極參與到全球化進程中,並促成了今日中華文明的復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