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模式的改進

http://www.CRNTT.com   2010-05-18 11:19:38  


 
政府的角色定位要清楚

  首先,要回答國有部門的邊界在哪裡的問題。國有部門要有個邊界。國有部門不能無限地發展,不可以無限地去侵犯非國有部門的領域。要讓兩個領域保持相對平衡的空間,容許它們互相競爭。國有和非國有兩者部門之間的公平競爭很重要。

  其次,政府和市場各自的職能和領域,應該搞清楚。政府可以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哪些領域政府應當發揮作用但是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哪些它應該退出來的地方它沒有退出來,這些問題都要弄清楚。像社會改革,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教育,環保等社會政策領域,政府顯然都還做得不夠。

  再次,要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中國領導層提出的“和諧社會”,目標很好,但這個目標和所使用的實際手段則是完全脫節的。政府只有經濟政策,而社會政策貧窮不堪。在很多場合,都是用經濟政策取代了社會政策。舉個例子,要建立和諧社會,就要進行一系列社會改革,比如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住房等等。在所有國家,這些方面都是需要國家大力投入,但中國則不然。這些本來需要國家大力投入的領域,往往成為暴富的領域。在社會政策沒有確立的情況下,往往是通過犧牲社會的方法來謀求經濟的高速發展。這樣就使得中國社會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經濟發展越快,社會被破壞得越厲害;社會越脆弱,經濟發展越不可持續。

  更為重要的是要改變國富民窮的情況。這種情況不改變,各級政府就會演變成學界所說的掠奪性政府。扶貧、提高勞動收入、改變產業結構(如鼓勵發展中小型企業)、稅收制度改革等等,都可以改變國富民窮的情況,實現社會公平。一個公平的社會才是一個穩定的社會,政府也才具有高度的合法統治能力。

  政治上也是一樣。改革開放時代,中國在政治上的成功源於開放。過去為什麼成功?因為形成了一種比較開放的政治過程,政治過程向社會階層和利益開放,先向農民開放,後向城市居民開放,向各級部門開放,向各級政府開放。政治的開放性造就了改革的巨大的動力。現在政治改革為什麼變得那麼困難了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政治過程的開放力度又不夠了。政治領域如果開放度不夠,就容易產生既得利益集團,而既得利益則必然阻礙進一步的改革。

  如何繼續推進改革?關鍵在於繼續的開放。在政治領域,1990年代中期之後向民營企業家開放,這是應當的,因為新的社會群體產生了,就要把它納入政治過程之中,以擴大執政黨的社會基礎。但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能忽視其它的社會群體。在經濟部門,商會組織變得越來越強大。但工會呢?如果工會的力量得不到發展,那麼和企業主的組織相比較,工人就會處於弱勢地位。弱勢群體,比如說農民,也應當容許他們組織起來。在經濟上強勢的群體組織起來、參與政治的情況下,如果不容許弱勢群體組織起來,那麼兩者就要失去平衡。執政黨和政府應當起到很大的作用,保持強勢社會群體和弱勢社會群體之間的均衡,這樣社會才會穩定,秩序才能得到保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