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債務危機只是金融市場動蕩表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5-19 09:04:48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陰雲尚未散去,美國金融改革立法又一次驚嚇市場。5月14日,全球資本市場再度動蕩,美歐股市、歐元繼續承壓走弱,原油逼近70美元關口,國際黃金和美國國債則為避險情緒所推高。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亡羊補牢式美國金融改革立法,正在警示市場:金融危機並不曾真正遠離,全球經濟復甦依然籠罩著巨大的陰霾。

  目前,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政府債務堆積如山,負債水平不亞於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新興市場經濟體雖然顯性國家債務不高但隱性債務負擔不容低估。IMF在5月14日發布的《財政監督報告》中表示,目前的財政政策可能會令全球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每年下降0.5%,而各國平均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將上升到115%。

  證券時報發表學者劉曉忠文章表示,從表面上看,全球潛在而普遍的主權債務危機是驚嚇市場的主要原因,但其背後,市場真正發出的是“誰來拯救拯救者”的叩問。

  其實,用政府負債總量來判斷債務危機風險程度並不可靠。政府債務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頗為複雜。高政府債務要麼是因為戰爭,要麼源自經濟危機下政府的高財政赤字和賦稅下降。而緩解政府高債務水平一般是財政減支和增加賦稅,如當前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區國家所採取的手段。其中,財政減支不僅會受到政治阻力,而且公共服務有一個最低限度,並不能一味減少。增加賦稅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徵稅,一種是財政赤字貨幣化。然而,通過這兩種手段降低政府債務效果並不太理想。減支和增稅都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經濟內生性增長,減支若以基本公共服務缺少為代價將影響經濟效率,增稅對經濟增長影響則更為直觀。

  美英等國的財政史顯示,若政府能以較低成本發行新債,那麼在經濟危機和政府債務危機下,通過低成本債務籌資手段並配合以適度的減支,要比財政減支與增加賦稅的組合拳更為有利。理論上講,政府不增加私人部門的賦稅,將提高經濟運行績效,而這又意味著政府未來稅收會水漲船高,債務償還也就有了保障,投資者對政府債務的信心也將維持,由此形成良性循環。這有點類似於中國改朝換代初期,新政權採取的休養生息政策。比較歷史上英美經濟起飛時期政府的高債務與當時中國等亞洲國家量入為出的國策,孰優孰劣十分明顯。可見主權債務雖風險不容忽視,但最具殺傷力的並不是主權債務本身,在而是上述良性循環未能實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