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成移民潮主力軍

http://www.CRNTT.com   2010-06-05 08:54:52  


 
  移民是他“長遠布局的戰略”,他堅信,與國際合作夥伴交往時,自己身上的歐洲氣息與加國身份能拉近雙方的距離與談判的砝碼。並且,這樣的想法已得到越來越多致力於發展為跨國企業的商人的認同。

  在他所知道的投資移民中,放棄中國國籍是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要麼是全身而退出國養老,要麼是嫁人,相夫教子去了”。絕大多數只是需要獲取PR,兩者之間只是政治權利上的差異,卻能保證自己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在國內暢通無阻地做生意。

  “獲取PR,是為了讓自己更自由,”李兆說,“對於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個人來說,這點至關重要。”相比中國護照的13個免簽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免簽數量分別為125、120、130、122和110。

  淩霄君,2007年投資移民新加坡,夫人孩子都遷居獅城,自己在上海繼續生意。“在新加坡,生意有15%的利潤,已經很讓人歡欣鼓舞了,可拿回中國呢?太一般了。”“這就是中國的好處,”移民對他來說,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在這些投資移民的商業邏輯中,個人身份與對中國的認同問題已經剝離開來,祖國不僅僅只是有著高度文化認同與依賴的政治概念,更是一座奶牛牧場,他們喜歡喝牛奶,並不意味著樂意和奶牛過一輩子,而是把牛奶擠出來,帶走,同時,奶牛場也受益。這樣有什麼不好?

  孫多菲,美國留學生,綠卡持有者,2007年回國與姐姐開創第五大道奢侈品網購站,低於國內專營店的價格使生意很快紅火起來。2008年,孫多菲幹脆把哈佛畢業的丈夫王征也叫了回來。

  在波士頓,王征是一家公司的建築工程師,小老板也是個中國人,五十多歲才爬到合夥人的位置,他覺得自己再這麼呆下去,“閉上眼睛就能想到自己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的樣子。”

  回國後,在正處於急速上升期的建築業中,王征很快成為一家兩千人規模的公司的副總,年薪是波士頓的兩倍。“回到中國,你會覺得整個人生都彪悍起來了,”孫多菲說,“那是30年走完人家100年的路的速度。”

  對於已拿到美國等國家國籍的王征們而言,仍然實行單一國際制的中國國籍法越來越成為國際化生活的障礙。

  國務院僑辦專家咨詢委員錢江告訴本報記者,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是在1950年代的萬隆會議上由周恩來總理向東南亞各國承諾過的,以避免東南亞的華人華僑陷入雙重政治效忠的尷尬和危險。近幾年,多有商界、文化節、知識界高層人士通過與中央高層見面的渠道呼籲實施雙重國籍,這一問題也數次被高層討論,但很快否決,“在身份證問題、戶籍問題、遷徙自由問題等一系列身份界限沒有解決之前,承認雙重國籍,仍會帶來新的,甚至是更大的不公平”。

  一位已移民澳大利亞的學者則認為,中國實施雙重國籍,是國際趨勢,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國家承認或默認雙重國籍,韓國、印度等在轉型期一度流失大量精英人才的國家也已開始默認雙重國籍,吸引精英回巢,站在全球化人才流動、合作的角度考慮,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糾結了兩年之後,馬舒終於決定加入加拿大國籍,經常在國際間飛行的他需要更實際的安全感,作為加國公民能享受到極其重視與完善的外事保護,另一方面,每次回中國,他又不得不到中國領事館排隊,作為一名外國人申請簽證。

  他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仍然同時可以是一名中國人。(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潘曉淩 特約撰稿 閻靖靖 實習生 胡嘉欣 餘夢溪;文中馬舒、淩霄君為化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