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東亞:須警惕“高可能、低後果”衝突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09:51:35  


 
海上衝突:

東亞潛在“炸藥桶”?

  但人性的弱點和無奈卻不意味著,二十一世紀的東亞必須重複前幾個世紀其他地區人們走過的不必要彎路。在這方面,歷史的經驗、政治的智慧、民衆的成熟都是東亞地區在本世紀上半葉能否跨越一些障礙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東亞地區的知識界和傳媒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雖然在時間和歷史老人面前,任何人都顯得渺小而淺薄,但東亞地區的人們,還是有必要在危機管理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就現階段而言,東亞地區尚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戰爭,但海空衝突,其中尤其是海上衝突卻是人們不可回避的一個潛在“炸藥桶”。

  無論是朝鮮半島,還是兩岸關系,抑或中日關系,尤其是中美關系,無不與海洋有關。朝韓之間的海上衝突由來已久,“天安艦”沉沒事件更增加了美韓加強海上力量的意願,由此也引起朝鮮反彈。中日之間無論是圍繞著釣魚島還是東海問題,始終充滿戰略疑慮,雙方潛艇、偵察船出沒早已司空見慣,所謂第一島鏈的衝出與防守,在中日之間是一個歷史、未來與現實戰略相互交織的問題。

中美缺乏機制和政治意願?

  至於中美在太平洋的潛在競爭和衝突,則更是一個可能跨越未來數十年的長期戰略課題。從美國的立場出發,一定不會對中國在太平洋的勢力崛起視若無睹;

  而中國也勢必不會因美國的阻擾而停止在太平洋的崛起。中美無論是圍繞美台軍售還是其他一系列軍事問題的博弈,從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看到上述這一終極戰略博弈的背景和影子。

  中美的這一博弈勢必將通過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最後獲得一個基本平衡。問題是,在這長期的博弈過程中,中美必須有一些機制確保氛圍的基本平穩。而恰恰在這方面,中美目前不但缺乏機制,而且缺乏建立機制的政治意願,以及覆蓋政治意願的政治氛圍。

  從戰略態勢上分析,東亞的軍事衝突大抵有兩種範疇,一是“低可能,高後果”,二是“高可能,低後果”。前者如兩岸軍事衝突或朝韓大規模武裝衝突,可能性不大,但一旦發生就可能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而後者則如中美、中日和朝韓的小規模武裝衝突,規模不大,後果也不會很嚴重,甚至幾天或幾周後就被人淡忘,但可能性和頻率卻頗高,而且日積月累,將導致“潘多拉盒子”本已被打開的東亞地區,相互間的戰略敵意不斷上升,最終邁向較大規模的悲劇性衝突。

  如何走出這一怪圈和困境,需要這一地區的人們從現在起就引起關注,並加以思考和探討。

作者為鳳凰衛視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